全国各省教育经费投入排名显示,广东以4049亿元高居榜首,江苏、山东紧随其后,而北京、上海、西藏则在人均教育经费上领跑。教育投入的差异既反映地方财政实力,也体现教育资源分配的优先级。
从总量来看,经济强省占据绝对优势。广东作为财政、人口和教育大省,2024年教育支出超4000亿元,主要用于基础教育补短板和高等教育提升计划。江苏、山东、浙江三省教育支出均超2000亿元,重点支持高校建设和学科发展。河南、四川等人口大省因中央转移支付支持,教育支出规模也跻身前十。值得注意的是,河北因数据未公开未列入榜单,但参考2023年1800亿元的支出,实力不容小觑。
若从生均经费角度分析,发达地区和偏远省份表现突出。北京、上海因财政充裕且学生规模较小,幼儿园至高校阶段的生均经费均居全国前五。西藏则受益于政策倾斜,生均经费多项排名前三。相比之下,河南等人口大省因学生基数庞大,生均经费长期垫底,凸显教育资源分配的“僧多粥少”。
教育投入的结构也值得关注。全国教育经费中约96%来自地方财政,且主要用于教师工资等人员支出。广东、山东、福建等地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例超20%,体现对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细分领域投入仍有提升空间,部分省份已开始加大专项拨款。
教育经费的持续增长是迈向教育强国的关键。尽管近年财政压力增大,但多数省份2025年预算仍保持小幅增长,未来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平衡总量与人均投入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