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疑难病例讨论内容记录的详细模板及示例,供参考:
一、讨论记录基本结构
-
患者信息
-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诊断等基础信息。
-
讨论目的
- 明确当前诊疗难点、潜在风险及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
病例汇报
- 由责任护士详细汇报患者病情演变、并发症、治疗措施及目前护理问题。
-
多学科讨论
- 其他护士、医师针对护理问题提出补充意见,包括治疗调整建议。
-
总结与结论
- 主持人归纳讨论要点,明确后续诊疗方案及责任分工。
二、典型讨论内容示例(以MODS患者为例)
时间 :2019年3月23日
科室 :重症医学科
主持人 :邵XX(主治医师)
参与人员 :蒋XX(四级护士)、俞XX等
一、病情概况
患者李XX,72岁男性,因感染性休克、MODS(呼吸、循环、肾脏、肝脏)入院,存在水电解质紊乱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已实施CRRT治疗,但病情仍不稳定。
二、护理问题与难点
- 导管滑脱风险 :患者意识模糊,自主活动能力差,需预防非计划拔管。2. 术后伤口造口护理 :需定期更换敷料,防止感染,同时监测造口功能。3. CRRT监测要点 :需实时调整参数,避免并发症如低血压、感染等。4. 镇静镇痛管理 :需平衡镇痛效果与呼吸抑制风险。
三、讨论与建议
- 预防导管滑脱 :采用约束带结合皮肤保护剂,定期评估肢体活动能力。2. 伤口造口护理 :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记录敷料更换日志。3. CRRT管理 :建立监测指标体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4. 镇静镇痛 :优先选择新型镇痛药,每2小时评估镇痛效果。
四、后续计划
- 每日评估生命体征及并发症风险,及时调整治疗。- 每周进行多学科会诊,优化综合管理方案。
三、注意事项
- 主持要求 :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主持,确保专业性。2. 记录规范 :使用统一模板,包含时间、地点、主持人、参与人员及讨论要点。3. 时效性 :一般差错需15天内讨论,死亡病例需立即上报。通过结构化记录与多学科协作,可提高诊疗效率,降低医疗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