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支付违约金的情形主要分为以下两类,且需满足法定条件:
一、需支付违约金的情形
-
违反服务期约定
-
用人单位为员工提供专项培训(如外派研修、资格认证等)并约定服务期,员工提前离职或违反服务期条款时需支付违约金。
-
违约金数额不得超过培训费用或未履行部分分摊的培训费用。
-
-
违反竞业限制约定
-
适用于负有保密义务的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员工离职后到竞争企业就职或泄露商业秘密时需支付违约金。
-
约定需与经济补偿结合,且限制范围、地域、期限需合法合规。
-
二、无需支付违约金的情形
-
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定情形 :如用人单位未提供劳动保护、未支付工资、未缴社保、规章制度违法等,员工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违约金。
-
其他非法约定 :如以岗前培训、日常业务培训等非专项培训约定违约金,或通过规章制度变相设定违约金(如罚款),均属无效。
三、注意事项
-
违约金约定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否则无效。
-
员工可主张违约金过高时请求法院调整。
以上内容综合了劳动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确保合规性与实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