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方面违约金赔偿标准通常以实际损失为基础,但不得超过合同金额的30%。《民法典》明确规定违约金需合理预估损失,法院可依公平原则调整过高或过低的约定,特殊行业(如房地产、劳务)可能有特别规定。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
-
法律依据
根据《民法典》第585条,违约金优先补偿守约方实际损失。若约定金额远高于实际损失(如超过30%),违约方可请求法院调减;反之,守约方也可主张增加。 -
实际损失计算
包括直接损失(如合同履行成本)和可预见的间接损失(如利润损失)。例如:供货合同违约需赔偿对方停产导致的营业损失,但需提供证据链支持。 -
行业特殊规则
- 商品房买卖:逾期交房违约金通常按日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三计算;
- 劳动合同:劳动者违约一般仅赔偿培训费,单位违约则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
举证责任
主张调整违约金的一方需提供损失证明或显失公平的依据,法院会结合合同性质、履行情况等综合判定。
提示:签订合同时建议明确违约金计算方式,并保留交易凭证,争议时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