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工规范与比例限制
- 劳务派遣仅限"临时性(≤6个月)、辅助性(需职代会审议)、替代性"岗位,用工比例不得超过单位总用工量的8%;
- 超比例单位需在2025年4月1日前完成整改,核心岗位派遣工面临清退。
二、权益保障升级
- 强制实行同工同酬,薪酬差距不得超过5%,用工单位需承担社保缴纳责任;
- 建立三级监管平台,实行"人社牵头+第三方审计"的实时监控体系。
三、编外人员去向
- 合规转岗:辅助性岗位可转为直签合同工,但受编制限制名额有限;
- 清退优化:超比例岗位人员首当其冲,技术/服务岗优先保留(如执法辅助需大专学历);
- 市场化分流:可转向国企合规派遣岗或尝试灵活用工,需提升IT、数据分析等技能。
四、地方执行案例
- 惠城区明确编外人员需参加职业年金,工资待遇与经济发展联动调整;
- 海南文昌保留执法辅助等特殊岗位,福建永春开展超编人员清退。
建议编外人员关注4月1日新政实施后的单位调整计划,及时通过职业培训提升竞争力,或争取编制考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