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婚假的具体规定如下:
-
婚假天数:
- 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 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
- 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 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 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 再婚者与初婚者一样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
婚假期间的工资待遇:
- 在婚假和路程假期间,工资照发,也就是说,带薪休假。
- 婚假期间的工资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计算。如果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按以上原则计算的假期工资基数均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不同省市还有可能根据当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对婚假天数作出额外规定。例如,上海、北京、辽宁等地的婚假天数分别为10天、10天、10天等。具体婚假天数还需参考当地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