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药大学于2015年正式更名,标志着该校从“学院”升级为“大学”,跻身中医药高等教育新阶段。此次更名不仅是名称变更,更体现了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实力提升。
-
更名背景与意义
学校前身为1978年成立的甘肃中医学院,经过近40年发展,逐步构建了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2015年更名后,学校成为甘肃省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进一步强化了在西部中医药领域的标杆地位,为区域医疗发展注入新动力。 -
更名后的发展突破
更名后,学校新增中医学、中药学等博士学位授权点,并建成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通过合并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资源整合,形成“一校四区”办学格局,学科门类扩展至7个,覆盖医学、工学、管理学等多领域。 -
社会贡献与影响力
作为“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学校承担了甘肃省中药普查、基层医疗人才培养等任务,其附属医院和三甲医院就业率显著提升,尤其在民族医药(如藏医学)传承方面成果突出。
当前,甘肃中医药大学正以“全国知名、西部一流”为目标,持续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交流。对于关注中医药教育的考生或研究者,该校的更名历程与发展路径值得深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