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围绕“以美育人、重视体验、突出综合、强化素养”展开,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艺术实践实现审美、人文与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坚持以美育人,突出情感与价值观引导。 艺术课程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引导学生参与多种艺术活动,感受中华艺术精髓,增强民族自信,同时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培养开放包容的审美观念。这一理念将德育与艺术审美深度融合,帮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实现价值观与创造力的双向提升。
重视艺术体验,强化实践与感知能力。 课程设计注重学生在欣赏、创作、表现中的感官与情感体验,激发参与兴趣。通过真实情境中的多样化实践(如戏剧表演、非遗技艺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基础技能,还能在创造性表达中深化审美情趣,构建健康的艺术认知体系。例如,数字媒体技术融入教学,助力学生用现代工具再现传统文化符号,体现学以致用的过程。
突出课程综合,促进跨学科与生活关联。 艺术课程打破学科壁垒,有机整合音乐、美术、影视等姊妹艺术,并联动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等领域。学生需分析艺术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科学原理或社会意义,实现知识迁移。例如,通过生态艺术项目探讨人与自然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与跨领域协作能力。
聚焦核心素养,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新课标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大素养为导向,摒弃单一考核模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关注技能掌握与思维发展的动态过程,结合档案袋评价、项目制任务等多维度考量。强调个性化选择,允许学生依据特长定制考核内容,平衡共性要求与个体差异。
掌握艺术课程四大理念,有助于家长与教师引导孩子构建系统性审美思维,平衡传统传承与现代创新,最终实现素养导向的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