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对象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及相关资料,主要包括财务报表、财务凭证、内部控制制度、经营管理活动及资产收支等核心内容。其范围涵盖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各类实体,旨在确保财务真实性、合规性和效益性。
1. 财务报表与会计记录
审计的核心对象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以及支持性财务凭证和会计记录。这些资料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审计需验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公允性。
2. 内部控制与合规性
评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是审计的重要环节,涉及管理机制、监督流程及合规性审查。例如,检查是否存在舞弊风险或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
3. 经营管理与经济活动
审计延伸至企业的日常运营、投资决策、成本核算等经济活动,分析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和经济效益,如预算执行、资金使用效率等。
4. 特定领域专项审计
针对建设项目等专项领域,审计对象可能包括工程价款结算、设备采购、税费计缴等;政府审计则关注财政预算、决算及公共资金使用情况。
总结:审计对象随审计目标动态调整,但始终围绕财务真实性、合规性及资源效益展开。企业或组织可通过明确审计范围,提升透明度和风险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