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三大类如下,依据权威分类标准整理:
-
物理因素
包括噪声、振动、辐射(非电离与电离)、高低温、气压等。例如:
-
噪声:机床、发电机等设备运行产生;
-
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等(如医疗、核工业领域)。
-
-
化学因素
涵盖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重金属(铅、汞)、有机溶剂(苯、甲苯)、粉尘(煤尘、硅尘)等。这类因素易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侵入人体,引发中毒或职业病(如尘肺病)。
-
生物因素
包括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常见于医疗、农业等领域。例如:
-
病原体:炭疽、布氏杆菌(如畜牧业从业者);
-
真菌:霉菌污染(如仓库作业环境)。
-
补充说明 :
-
个体工作条件(如超负荷操作、照明不良)和社会心理因素(如工作压力)虽未列入前三类,但同样影响职业健康。
-
根据《职业病危害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职业病危害共分6类459种,前三位为“噪尘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