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有害因素来源于哪三个方面

职业病有害因素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三大方面,其中化学毒物、物理辐射及生物病原体是典型危害类型。

  1.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包括化学因素(如铅、苯、有机溶剂等毒物及矽尘、石棉等粉尘)、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电离辐射等)和生物因素(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这些直接源于原材料、工艺或设备,是职业病的核心来源。

  2.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指不合理的工作组织或制度,如长时间夜间作业、高强度轮班、机械重复动作等。这类因素通过影响生理节律或肌肉骨骼系统间接导致健康损害。

  3.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涉及场所设计缺陷,如通风不良、照明不足、空间狭小等,可能加剧化学或物理危害的暴露风险,或直接引发职业性疾患。

实际工作中,三类因素常交织作用,需通过工程防护、个体防护及健康管理综合防控。

本文《职业病有害因素来源于哪三个方面》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572043.html

相关推荐

职业病危害三个类别

​​职业病危害按来源可分为三大类: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以及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其中,化学毒物、粉尘、噪声等生产性危害最为常见,而劳动强度、组织管理及自然环境等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 ​​化学因素​ ​:包括铅、苯等生产性毒物,以及矽尘、煤尘等粉尘,主要来源于原料加工或化学反应。例如喷漆作业中的溶剂挥发、矿山开采的粉尘扩散。 ​​物理因素​

2025-05-06 资格考试

20种伤害类型国家标准

我国现行‌20种伤害类型国家标准 ‌以《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为核心依据,明确划分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及混合型伤害类别,‌涵盖生产事故、职业病等多场景 ‌,为风险评估与防控提供科学框架。 ‌1. 物理性伤害 ‌ ‌物体打击 ‌:飞溅物、坠落物等直接作用于人体造成的创伤。 ‌车辆伤害 ‌:交通工具引发的碰撞、碾压事故。 ‌机械伤害 ‌:设备运转部件导致的绞伤

2025-05-06 资格考试

十大职业危害类别

根据权威资料和职业病分类标准,职业危害主要分为以下五类,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及个体工作条件等多方面因素: 物理危害 包括噪音、振动、辐射、高温/低温、湿度等。例如矿工长期暴露于甲烷气体(爆炸风险)和粉尘(尘肺病)。 化学危害 涉有毒气体、有害液体、腐蚀性物质等。如矿工吸入甲烷、建筑工人接触粉尘,医护人员接触病原体样本。 生物危害 包括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例如医护人员感染传染病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综合风险类别

职业危害综合风险类别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的各种因素的总称 。这些风险类别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社会和组织因素等。了解这些风险类别对于企业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保护员工健康至关重要。以下是职业危害综合风险类别的详细分类和解释: 1.物理因素:噪音: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损失。振动:使用振动工具可能导致手部麻木和血液循环问题。温度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三大类

职业危害三大类如下,依据权威分类标准整理: 物理因素 包括噪声、振动、辐射(非电离与电离)、高低温、气压等。例如: 噪声:机床、发电机等设备运行产生; 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等(如医疗、核工业领域)。 化学因素 涵盖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重金属(铅、汞)、有机溶剂(苯、甲苯)、粉尘(煤尘、硅尘)等。这类因素易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侵入人体,引发中毒或职业病(如尘肺病)。 生物因素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有哪几种

粉尘、化学、物理、生物、其他 职业危害因素根据来源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六大类,具体分类及常见因素如下: 一、按来源分类 生产过程相关因素 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有害物质(如粉尘、化学物质)、物理危害(如噪声、振动)及作业环境因素(如高温、照明不良)。 劳动过程相关因素 主要指劳动强度过大、不合理的工作时间、单调作业等。 作业环境相关因素 涵盖通风不良、温度异常、辐射环境等。 二、按性质分类 化学因素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为6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为6大类,具体包括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放射性因素、生物因素及其他因素,这些因素是导致职业病的主要原因,掌握它们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粉尘作为第一大类,涵盖了矽尘、煤尘、水泥粉尘等52种不同类型的粉尘。这些粉尘在工作环境中长期存在,可能导致工人患上尘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对于涉及粉尘作业的企业来说,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至关重要。 化学因素是第二大类,包含铅、汞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因素四大类多少种

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分为四大类,包括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总计456种。 1. 化学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是职业危害中最常见的一类,包括375种,如生产性毒物、有害化学物质等。 2. 物理性因素 物理性因素共有15种,涉及噪音、振动、电离辐射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听力损伤、辐射病等职业病。 3. 生物性因素 生物性因素包括炭疽杆菌、布鲁菌等6种,主要存在于农业

2025-05-06 资格考试

电工是一个危险职业吗

电工属于高危职业,但通过规范操作和资质认证可显著降低风险。以下是具体分析: 职业危险性 电工工作涉及高电压、高电流操作,触电、烧伤等物理伤害风险极高。长期伏案或高空作业还易引发肌肉骨骼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 安全规范与资质要求 电工需持有电工证和上岗证,且操作流程严格。规范操作可避免误触电或设备故障,例如禁止省略安全步骤(如验电、接地)。 行业压力与心理风险

2025-05-06 资格考试

电工是准入类职业吗

​​电工属于准入类职业​ ​,​​必须持证上岗​ ​,尤其是涉及高压或低压电工作业时需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关键点在于:​ ​ ①法律强制要求无证不得从业,②操作证分高压/低压两类且不可混用,③准入类资格与公共安全直接相关,需通过官方培训考核。 ​​法律强制性与职业门槛​ ​ 电工操作证(应急管理部颁发)是从事电气安装、维修等工作的法定凭证,无证上岗属违法行为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病的风险分为三类

​​职业病的风险主要分为三类:物理因素危害(如噪声、辐射)、化学因素危害(如粉尘、有毒物质)和生物因素危害(如病毒、细菌)。​ ​ 这三类风险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医疗卫生、农业等领域,直接威胁劳动者健康,需通过科学防护和法规监管降低危害。 ​​物理因素危害​ ​: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可能导致噪声聋,电离辐射易引发放射性疾病,极端温度环境会增加中暑或冻伤风险

2025-05-06 资格考试

造成职业病的三大因素

造成职业病的三大因素可归纳为以下三类,涵盖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 一、化学因素 常见毒物 :铅、苯、汞、甲苯、石棉尘等,长期接触易导致中毒、致癌或慢性疾病(如尘肺病)。 来源 :主要来自化工、印刷、电子制造等行业,如水泥粉尘、油漆中的苯、汽油挥发物等。 二、物理因素 噪声与振动 :长期暴露于85分贝以上噪声易致聋,机械振动可能引发手臂震颤病。 辐射与温度 :电离辐射(α、β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病危害因素六大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来源和性质可分为六大类,具体如下: 一、化学因素 生产性毒物 包括金属及类金属(如铅、汞、砷)、有机溶剂(如苯、二氯乙烷)、刺激性气体(如氯气、二氧化硫)、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等。 生产性粉尘 涉及矽尘、煤尘、石棉粉尘、水泥尘等52种,长期吸入可导致尘肺病等职业病。 二、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 如高温、高湿、低温、高气压等,可能引发中暑、冻伤等。 噪声与振动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病的来源有哪三类

职业病的来源主要分为三大类: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以及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化学因素 :包括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等)和粉尘(如矽尘、煤尘、木粉尘等),常见于喷漆、矿山开采、家具制造等行业。 物理因素 :如噪声、振动、高温、辐射(非电离与电离)等,多存在于机械加工、冶金、电力等行业。 生物因素 :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主要影响畜牧业、屠宰业从业人员

2025-05-06 资格考试

岗位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物理、化学、生物因素 岗位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可分为以下几类,结合不同行业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一、物理因素 高温/低温 部分岗位如窑工、铸造工需接触高温环境,易引发中暑、热射病;低温环境则可能导致冻伤。 噪声与振动 机械操作、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可导致听力损伤,长期暴露引发耳鸣、眩晕;振动可能引发肌肉疲劳或关节疾病。 辐射与电磁场 部分岗位可能接触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或电离辐射(如X射线)

2025-05-06 资格考试

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包括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和环境性因素,直接威胁从业人员健康与安全。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职业病、事故伤害或环境污染。 1. 化学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是岗位中最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包括有毒气体、化学蒸汽和粉尘等。例如,有限空间内可能积聚甲烷、硫化氢等有毒气体,长期接触可导致中毒或窒息。 2. 物理性因素 物理性因素主要指高温、噪声、振动、辐射等。在金属加工或建筑行业中

2025-05-06 资格考试

岗位八大危险因素

岗位八大危险因素是安全生产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核心风险,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违章操作 违规设备操作 :未持证上岗、未接受培训、开关未锁紧、设备未停机就操作等; 违反操作规程 :奔跑作业、未给信号、调整设备错误、忽视警告标志等; 不安全行为 :用手直接清除切屑、用工具代替手动操作、跨越输送机不走人行桥等。 二、安全装置失效 装置损坏或堵塞 :安全阀失效、防护栏缺失

2025-05-06 资格考试

岗位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岗位危险因素防范措施需从设备管理、人员管理、作业规范、应急准备等多方面入手,确保工作环境安全。以下是具体措施: 一、设备与设施管理 定期维护检查 对机器设备、管路系统、电气设施进行定期巡检,及时发现并修复故障(如**线路、老化管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安全标识与防护 在危险区域悬挂警示牌,如停电检修时悬挂“禁止合闸”牌;使用绝缘手套、防护栏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接触带电部件。 二、人员管理

2025-05-06 资格考试

岗位职业危害因素有

​​岗位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中可能对劳动者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类因素,主要包括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如噪声、高温)、生物因素等​ ​。这些危害因素长期暴露可能导致职业病,如尘肺病、噪声聋、职业中毒等,但通过科学防控可有效降低风险。 ​​粉尘类危害​ ​:常见于采矿、建筑等行业,长期吸入可致尘肺病。防控需采取湿式作业、密闭尘源、佩戴防尘口罩等措施,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化学毒物危害​

2025-05-06 资格考试

10种岗位危险有害因素

10种岗位危险有害因素包括: 化学性有害因素、物理性有害因素、生物性有害因素、心理性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性有害因素、安全管理缺陷、职业性有害因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压力过大以及工作环境不良。 化学性有害因素 :包括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酸碱物质等,这些物质可能通过吸入、皮肤接触或摄入等途径对员工健康造成危害。 物理性有害因素 :包括工作场所中的物理条件,如噪音

2025-05-06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