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因素分类有哪几种

粉尘、化学、物理、生物、其他

职业危害因素根据来源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六大类,具体分类及常见因素如下:

一、按来源分类

  1. 生产过程相关因素

    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有害物质(如粉尘、化学物质)、物理危害(如噪声、振动)及作业环境因素(如高温、照明不良)。

  2. 劳动过程相关因素

    主要指劳动强度过大、不合理的工作时间、单调作业等。

  3. 作业环境相关因素

    涵盖通风不良、温度异常、辐射环境等。

二、按性质分类

  1. 化学因素

    • 有毒物质 :铅、汞、砷、苯及其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

    • 工业废物 :有机溶剂(如苯系物)、农药、重金属盐类

    • 物理性化学因素 :某些化学物质(如氯气)兼具物理(刺激)和化学毒性。

  2. 物理因素

    • 非电离辐射 :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射频辐射

    • 电离辐射 :X射线、γ射线(如CT机、核设备)

    • 其他 :高温(如熔炉)、低温(如冷冻设备)、噪声(如机械运转)。

  3. 生物因素

    • 致病微生物 :炭疽杆菌、结核分枝杆菌

    • 寄生虫 :布氏杆菌、钩端螺旋体

    • 其他 :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

  4. 其他因素

    • 特殊环境 :高气压(如深海作业)、低气压(如高原)、井下作业条件

    • 行为因素 :长期熬夜、过度疲劳、不良作息。

三、补充说明

  • 分类依据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15年)将化学因素细分为375项,物理因素15项,放射性因素8项等。- 实际影响

    职业病危害因素常以多种形式叠加存在,例如化学物质暴露同时伴随物理危害(如高温环境中的毒物接触),需综合评估健康风险。以上分类体系为职业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基础框架,企业需根据具体工作场景识别相关因素并采取防护措施。

本文《职业危害因素分类有哪几种》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572027.html

相关推荐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为6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为6大类,具体包括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放射性因素、生物因素及其他因素,这些因素是导致职业病的主要原因,掌握它们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粉尘作为第一大类,涵盖了矽尘、煤尘、水泥粉尘等52种不同类型的粉尘。这些粉尘在工作环境中长期存在,可能导致工人患上尘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对于涉及粉尘作业的企业来说,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至关重要。 化学因素是第二大类,包含铅、汞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因素四大类多少种

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分为四大类,包括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总计456种。 1. 化学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是职业危害中最常见的一类,包括375种,如生产性毒物、有害化学物质等。 2. 物理性因素 物理性因素共有15种,涉及噪音、振动、电离辐射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听力损伤、辐射病等职业病。 3. 生物性因素 生物性因素包括炭疽杆菌、布鲁菌等6种,主要存在于农业

2025-05-06 资格考试

电工是一个危险职业吗

电工属于高危职业,但通过规范操作和资质认证可显著降低风险。以下是具体分析: 职业危险性 电工工作涉及高电压、高电流操作,触电、烧伤等物理伤害风险极高。长期伏案或高空作业还易引发肌肉骨骼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 安全规范与资质要求 电工需持有电工证和上岗证,且操作流程严格。规范操作可避免误触电或设备故障,例如禁止省略安全步骤(如验电、接地)。 行业压力与心理风险

2025-05-06 资格考试

电工是准入类职业吗

​​电工属于准入类职业​ ​,​​必须持证上岗​ ​,尤其是涉及高压或低压电工作业时需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关键点在于:​ ​ ①法律强制要求无证不得从业,②操作证分高压/低压两类且不可混用,③准入类资格与公共安全直接相关,需通过官方培训考核。 ​​法律强制性与职业门槛​ ​ 电工操作证(应急管理部颁发)是从事电气安装、维修等工作的法定凭证,无证上岗属违法行为

2025-05-06 资格考试

非机械危险为什么是职业电工说法

​​职业电工面临的主要风险不仅限于机械伤害,非机械危险如触电、电弧灼伤、电气火灾等同样致命,甚至更具隐蔽性和突发性。​ ​这些风险源于电能本身的特性(高压、不可见性)以及作业环境的复杂性(易燃易爆、高空、辐射等),需通过专业培训、防护装备和规范操作系统性防控。 ​​触电风险​ ​:电流通过人体可直接导致心脏骤停或器官损伤,是电工死亡事故的主因。高压作业中即使绝缘工具老化或操作失误

2025-05-06 资格考试

维修电工属于什么职业类别

电力设备装运检修工 维修电工的职业类别归属需要根据具体工作性质和电压等级进行划分,具体如下: 一、职业分类标准 行业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电工属于 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下的 第23个中类“建筑和工程施工人员6230000” ,职业代码为 6231100 。 技术等级分类 维修电工分为五个等级: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

2025-05-06 资格考试

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是企业为确保运营安全,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控的系统性管理方法。其核心在于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对风险进行分级,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1. 风险识别与评估 全面识别 :企业应全面识别各类风险,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安全、消防安全、职业健康、环境保护等。 科学评估 :采用定性或定量方法,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

2025-05-06 资格考试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是企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识别、评估和控制潜在风险的关键步骤,其核心亮点包括 系统化的风险识别、量化的风险评估、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以及持续的监控和更新。通过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企业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保障运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系统化的风险识别 是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的第一步。企业需要全面识别可能影响其目标实现的内外部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财务风险

2025-05-06 资格考试

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

以下是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风险及相应的管控措施,综合多个来源整理如下: 一、物理环境安全隐患 隐患 :无安全标志的突起物、杂乱堆放的物品、电力设备和线路搭接不当、狭小通道等。 措施 :清除工作区域杂物,规范设备摆放,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保持通道畅通。 二、工具和设备安全隐患 隐患 :机械设备未及时维护、不合理使用或操作违章、防护装置缺失。 措施 :定期维修检查设备,提供安全培训,规范操作流程

2025-05-06 资格考试

工作中有哪些风险及管控措施呢

工作中常见的风险主要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心理性四大类,需通过系统识别、评估和管控措施(如安全培训、防护装备、应急预案等)来降低危害。 一、物理性风险及管控 机械伤害与高空作业 :如设备操作不当、高处坠落等,需定期维护机械、设置防护栏、强制使用安全带。 环境隐患 :杂乱堆放、电力线路问题等,应规范场地管理、设置安全标识。 二、化学性与生物性风险 有毒物质接触 :化工行业需配备防毒面具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三大类

职业危害三大类如下,依据权威分类标准整理: 物理因素 包括噪声、振动、辐射(非电离与电离)、高低温、气压等。例如: 噪声:机床、发电机等设备运行产生; 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等(如医疗、核工业领域)。 化学因素 涵盖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重金属(铅、汞)、有机溶剂(苯、甲苯)、粉尘(煤尘、硅尘)等。这类因素易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侵入人体,引发中毒或职业病(如尘肺病)。 生物因素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综合风险类别

职业危害综合风险类别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的各种因素的总称 。这些风险类别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社会和组织因素等。了解这些风险类别对于企业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保护员工健康至关重要。以下是职业危害综合风险类别的详细分类和解释: 1.物理因素:噪音: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损失。振动:使用振动工具可能导致手部麻木和血液循环问题。温度

2025-05-06 资格考试

十大职业危害类别

根据权威资料和职业病分类标准,职业危害主要分为以下五类,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及个体工作条件等多方面因素: 物理危害 包括噪音、振动、辐射、高温/低温、湿度等。例如矿工长期暴露于甲烷气体(爆炸风险)和粉尘(尘肺病)。 化学危害 涉有毒气体、有害液体、腐蚀性物质等。如矿工吸入甲烷、建筑工人接触粉尘,医护人员接触病原体样本。 生物危害 包括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例如医护人员感染传染病

2025-05-06 资格考试

20种伤害类型国家标准

我国现行‌20种伤害类型国家标准 ‌以《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为核心依据,明确划分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及混合型伤害类别,‌涵盖生产事故、职业病等多场景 ‌,为风险评估与防控提供科学框架。 ‌1. 物理性伤害 ‌ ‌物体打击 ‌:飞溅物、坠落物等直接作用于人体造成的创伤。 ‌车辆伤害 ‌:交通工具引发的碰撞、碾压事故。 ‌机械伤害 ‌:设备运转部件导致的绞伤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病危害三个类别

​​职业病危害按来源可分为三大类: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以及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其中,化学毒物、粉尘、噪声等生产性危害最为常见,而劳动强度、组织管理及自然环境等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 ​​化学因素​ ​:包括铅、苯等生产性毒物,以及矽尘、煤尘等粉尘,主要来源于原料加工或化学反应。例如喷漆作业中的溶剂挥发、矿山开采的粉尘扩散。 ​​物理因素​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病有害因素来源于哪三个方面

职业病有害因素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 三大方面,其中化学毒物、物理辐射及生物病原体是典型危害类型。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包括化学因素(如铅、苯、有机溶剂等毒物及矽尘、石棉等粉尘)、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电离辐射等)和生物因素(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这些直接源于原材料、工艺或设备,是职业病的核心来源。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指不合理的工作组织或制度,如长时间夜间作业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病的风险分为三类

​​职业病的风险主要分为三类:物理因素危害(如噪声、辐射)、化学因素危害(如粉尘、有毒物质)和生物因素危害(如病毒、细菌)。​ ​ 这三类风险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医疗卫生、农业等领域,直接威胁劳动者健康,需通过科学防护和法规监管降低危害。 ​​物理因素危害​ ​: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可能导致噪声聋,电离辐射易引发放射性疾病,极端温度环境会增加中暑或冻伤风险

2025-05-06 资格考试

造成职业病的三大因素

造成职业病的三大因素可归纳为以下三类,涵盖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 一、化学因素 常见毒物 :铅、苯、汞、甲苯、石棉尘等,长期接触易导致中毒、致癌或慢性疾病(如尘肺病)。 来源 :主要来自化工、印刷、电子制造等行业,如水泥粉尘、油漆中的苯、汽油挥发物等。 二、物理因素 噪声与振动 :长期暴露于85分贝以上噪声易致聋,机械振动可能引发手臂震颤病。 辐射与温度 :电离辐射(α、β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病危害因素六大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来源和性质可分为六大类,具体如下: 一、化学因素 生产性毒物 包括金属及类金属(如铅、汞、砷)、有机溶剂(如苯、二氯乙烷)、刺激性气体(如氯气、二氧化硫)、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等。 生产性粉尘 涉及矽尘、煤尘、石棉粉尘、水泥尘等52种,长期吸入可导致尘肺病等职业病。 二、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 如高温、高湿、低温、高气压等,可能引发中暑、冻伤等。 噪声与振动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病的来源有哪三类

职业病的来源主要分为三大类: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以及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化学因素 :包括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等)和粉尘(如矽尘、煤尘、木粉尘等),常见于喷漆、矿山开采、家具制造等行业。 物理因素 :如噪声、振动、高温、辐射(非电离与电离)等,多存在于机械加工、冶金、电力等行业。 生物因素 :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主要影响畜牧业、屠宰业从业人员

2025-05-06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