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的来源主要分为三大类: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以及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 化学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等)和粉尘(如矽尘、煤尘、木粉尘等),常见于喷漆、矿山开采、家具制造等行业。
- 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高温、辐射(非电离与电离)等,多存在于机械加工、冶金、电力等行业。
- 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主要影响畜牧业、屠宰业从业人员。
-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 不合理的劳动组织或强度(如超时工作、高强度作业)。
- 心理压力或职业紧张(如长期精神高度集中)。
- 不良工作姿势或工具使用(如长时间弯腰、手持振动工具)。
-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 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极端温度、通风不良)。
- 厂房设计缺陷(如有毒与无毒区域混杂)。
- 生产污染(如化学物质泄漏、粉尘扩散)。
了解这些来源有助于针对性预防职业病,企业需优化生产流程、改善劳动条件,劳动者则应加强防护意识与健康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