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度属于职业危害因素中的物理因素类别,其异常(过高或过低)可直接导致视觉疲劳、视力损伤及工作效率下降,是工作环境健康评估的核心指标之一。
-
物理因素的职业危害属性
照度(光照强度)被明确归类为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与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并列。国家标准要求工作场所照度需符合特定范围(如精密作业需1200lx以上),否则可能引发视觉调节紧张、眩目或阴影干扰,长期暴露会增加职业性眼病风险。 -
照度不足的典型危害
光线昏暗易导致视觉模糊、注意力分散,尤其在制造业、地下作业等场景中,可能引发操作失误或安全事故。监测数据显示,照度低于300lx的区域,工人视觉疲劳发生率显著升高。 -
照度过强的潜在风险
强光或直射光源会造成视网膜损伤、眩光不适,如电焊、玻璃加工等行业需防护高照度辐射。频闪效应(如劣质灯具)还可能诱发头痛和生物钟紊乱。 -
行业应用与防护措施
针对不同职业需求,需定制照明方案:办公室建议500lx均匀照度,实验室需避免反光;通过定期监测、更新灯具、调整光源布局可有效控制风险。
合理控制照度是职业健康管理的基础环节,企业应结合工种特性优化光照环境,同时员工需提高对异常照明的敏感度,及时反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