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又称为什么

职业病危害因素又称为‌职业危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或职业危险源‌,是工作环境中可能损害劳动者健康的各种有害物质或条件的总称。其核心特征是与职业活动直接相关,可能引发职业病或职业损伤,需通过科学评估和规范管理进行防控。

从专业领域划分,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类别称:
1. 职业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 Factors)
常见于医学研究和职业病诊断领域,强调这些因素对人体生理机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如粉尘导致的尘肺病、噪声引发的听力损伤等。医学文献多采用此术语描述具体致病机制。

2. 职业危险源(Occupational Risk Sources)
在安全生产管理和工程防护场景中使用,侧重指代可能引发急性伤害的源头,包括化学泄漏、机械伤害、高空坠落风险等。该术语常出现在企业风险评估报告和安全操作规程中。

3. 职业暴露因素(Occupational Exposure Factors)
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健康监测,特指劳动者实际接触有害因素的强度与时间。例如制药行业员工接触有机溶剂的累积剂量监测数据,直接影响职业病发病概率的计算。

正确识别不同场景下的专业术语,有助于劳动者理解工作场所安全标识、企业完善防护措施、医疗机构精准诊断职业病。建议从业人员定期参与职业健康培训,掌握《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九大类危害因素分类标准,切实维护自身职业健康权益。

本文《职业病危害因素又称为什么》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572069.html

相关推荐

法定职业病10大类132种

根据最新《职业病分类和目录》(2025年8月1日起实施),我国法定职业病已调整为 12大类135种 ,较原10大类132种有所增加。以下是具体分类及示例: 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9种) 尘肺病 :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等13种 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过敏性肺炎、棉尘病、哮喘等6种 二、职业性皮肤病(9种) 接触性皮炎、光接触性皮炎、电光性皮炎等 三、职业性眼病(3种)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哪三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按来源可分为以下三类: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化学因素 :包括生产性毒物(如铅、汞、苯等)和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电焊烟尘等) 物理因素 :涵盖噪声、振动、高温、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激光)及电离辐射(如X射线) 生物因素 :主要涉及病原体(如炭疽、布氏杆菌)及动物皮毛等 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包括劳动强度过大、不合理作息、精神压力及姿势不当等

2025-05-06 资格考试

照度属于哪种职业危害因素

​​照度属于职业危害因素中的物理因素类别,其异常(过高或过低)可直接导致视觉疲劳、视力损伤及工作效率下降,是工作环境健康评估的核心指标之一。​ ​ ​​物理因素的职业危害属性​ ​ 照度(光照强度)被明确归类为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与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并列。国家标准要求工作场所照度需符合特定范围(如精密作业需1200lx以上),否则可能引发​​视觉调节紧张、眩目或阴影干扰​ ​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方法有几种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方法主要有五种,分别是工程控制、管理控制、个人防护设备(PPE)、卫生措施以及教育和培训。 这些方法旨在识别、评估和减少工作场所中的潜在风险,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工程控制 是通过改变工作环境或过程来消除或减少危害。这包括使用通风系统来控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安装防护屏障以减少噪音或辐射,以及使用自动化设备来减少人工操作的风险。工程控制通常是控制职业危害的首选方法

2025-05-06 资格考试

10种岗位危险有害因素

10种岗位危险有害因素包括: 化学性有害因素、物理性有害因素、生物性有害因素、心理性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性有害因素、安全管理缺陷、职业性有害因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压力过大以及工作环境不良。 化学性有害因素 :包括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酸碱物质等,这些物质可能通过吸入、皮肤接触或摄入等途径对员工健康造成危害。 物理性有害因素 :包括工作场所中的物理条件,如噪音

2025-05-06 资格考试

岗位职业危害因素有

​​岗位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中可能对劳动者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类因素,主要包括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如噪声、高温)、生物因素等​ ​。这些危害因素长期暴露可能导致职业病,如尘肺病、噪声聋、职业中毒等,但通过科学防控可有效降低风险。 ​​粉尘类危害​ ​:常见于采矿、建筑等行业,长期吸入可致尘肺病。防控需采取湿式作业、密闭尘源、佩戴防尘口罩等措施,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化学毒物危害​

2025-05-06 资格考试

岗位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岗位危险因素防范措施需从设备管理、人员管理、作业规范、应急准备等多方面入手,确保工作环境安全。以下是具体措施: 一、设备与设施管理 定期维护检查 对机器设备、管路系统、电气设施进行定期巡检,及时发现并修复故障(如**线路、老化管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安全标识与防护 在危险区域悬挂警示牌,如停电检修时悬挂“禁止合闸”牌;使用绝缘手套、防护栏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接触带电部件。 二、人员管理

2025-05-06 资格考试

岗位八大危险因素

岗位八大危险因素是安全生产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核心风险,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违章操作 违规设备操作 :未持证上岗、未接受培训、开关未锁紧、设备未停机就操作等; 违反操作规程 :奔跑作业、未给信号、调整设备错误、忽视警告标志等; 不安全行为 :用手直接清除切屑、用工具代替手动操作、跨越输送机不走人行桥等。 二、安全装置失效 装置损坏或堵塞 :安全阀失效、防护栏缺失

2025-05-06 资格考试

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包括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和环境性因素,直接威胁从业人员健康与安全。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职业病、事故伤害或环境污染。 1. 化学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是岗位中最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包括有毒气体、化学蒸汽和粉尘等。例如,有限空间内可能积聚甲烷、硫化氢等有毒气体,长期接触可导致中毒或窒息。 2. 物理性因素 物理性因素主要指高温、噪声、振动、辐射等。在金属加工或建筑行业中

2025-05-06 资格考试

岗位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物理、化学、生物因素 岗位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可分为以下几类,结合不同行业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一、物理因素 高温/低温 部分岗位如窑工、铸造工需接触高温环境,易引发中暑、热射病;低温环境则可能导致冻伤。 噪声与振动 机械操作、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可导致听力损伤,长期暴露引发耳鸣、眩晕;振动可能引发肌肉疲劳或关节疾病。 辐射与电磁场 部分岗位可能接触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或电离辐射(如X射线)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病危害因素指岗位中存在

职业病危害因素指在职业活动中存在或产生的,可能对劳动者健康、安全及作业能力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以下是具体分析: 定义与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三类,以及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有害因素。例如: 化学因素 :生产性毒物(如苯、铅、氰化氢)、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 物理因素 :噪声、振动、高温、辐射(电离/非电离); 生物因素 :致病微生物(如布鲁氏菌、病毒)。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因素有什么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五类,按来源和性质分类如下: 一、按来源分类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化学因素 :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氰化氢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等) 物理因素 :噪声、振动、高温、辐射(非电离/电离) 生物因素 :致病微生物(如炭疽杆菌、真菌等)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不良工作体位等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2025-05-06 资格考试

以下措施中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

根据权威信息源,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可能对劳动者健康造成损害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化学因素 涉及生产性毒物(如铅、苯系物、氰化物等)和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有机粉尘等),长期接触可导致中毒、尘肺病等职业病。 物理因素 包括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如X射线、紫外线)等。例如,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可能引发听力损伤,高温作业易导致中暑。 生物因素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病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主要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有害因素 。这些危害在工作场所中普遍存在,并且能够严重影响劳动者的健康,导致如尘肺病、职业中毒、听力损伤等多种疾病。 化学因素是职业病危害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重金属(如铅、汞)、有机溶剂(如苯、正己烷)及其他有毒物质。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可引发中毒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慢性疾病或急性中毒事件。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于哪些过程中

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劳动操作过程和生产环境 三大环节中,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有害因素,常见于采矿、化工、纺织、制革等高危行业。以下是具体分布: 生产工艺过程 生产活动中直接产生的有害因素,如矿产业中的粉尘(矽尘、石墨尘)、高温高湿环境;化工行业的苯、铅、汞等有毒化学物质接触;纺织业的棉尘和噪声;制革业的铬化合物及强酸强碱暴露。这些因素易导致尘肺、中毒、听力损伤等职业病。

2025-05-06 资格考试

公司厂区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公司厂区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五类,涵盖化学、物理、生物及劳动过程等多个方面: 一、化学因素 生产性粉尘 :如煤尘、石棉尘、金属粉尘(铬、锰等),长期吸入可导致尘肺病。 化学毒物 :包括苯、甲醛、三氯乙烯、铅、汞等,常见于粘合剂、清洗剂及印刷油墨中。 二、物理因素 噪声与振动 :来自机械设备(如机床、焊接设备),长期暴露易引发听力损伤。 辐射与高温 :电焊产生的臭氧

2025-05-06 资格考试

本公司存在哪些职业危害因素

本公司的职业危害因素可能涉及以下方面,具体需结合实际生产环境判断: 生产性粉尘 涵盖棉尘(开棉、混棉、清棉、梳棉等环节产生)及煤尘、木粉尘等。长期接触易引发鼻炎、咽炎、尘肺病(表现为胸闷、气短、咳嗽等),并可能因粉尘爆炸导致火灾。 化学有害因素 生产性毒物 :如苯及苯系物(来自油漆、胶水等溶剂挥发)、铅(可能存在于油漆或清洗剂中)、砷(矿石加工中可能接触)。 刺激性气体 :氯气、氨

2025-05-06 资格考试

工厂五大职业危害因素

​​工厂环境中普遍存在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生物危害和人机工效五大职业危害因素,直接威胁工人健康。​ ​其中,粉尘可致尘肺病,化学毒物引发中毒或癌症,噪声和高温等物理因素导致听力损伤或中暑,生物危害增加感染风险,不良人机工效则引发肌肉骨骼疾病。企业需通过工程控制、个体防护和健康管理等多维度措施降低风险。 粉尘危害主要来自破碎、筛分等工序,长期吸入二氧化硅粉尘会导致矽肺等不可逆疾病

2025-05-06 资格考试

安全生产四大危害因素

安全生产四大危害因素是影响生产安全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人的因素 、物的因素 、环境因素 和管理因素 。 1. 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生产安全中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包括心理和生理问题。例如,员工的心理压力、疲劳状态或操作失误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如某企业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员工未正确佩戴安全设备,导致机械伤害事故。 2. 物的因素 物的因素主要指生产设备、工具及原材料的安全隐患。例如,设备老化

2025-05-06 资格考试

公司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哪些

公司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哪些? 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造成负面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 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员工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效率。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 1.物理因素:噪音: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损失、头痛和压力增加。常见的噪音源包括机器运转、交通工具和建筑施工。振动:长时间接触振动设备

2025-05-06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