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档案按规定不得由个人自行保管,必须由党组织或具备档案管理权限的单位统一管理。根据各地规范,党员档案在个人手中超过2年可能被视为“死档”,影响政审、职务晋升等重要事项。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
-
严禁个人保管
党员档案是党组织发展、教育、管理党员的重要依据,需由基层党委或人事档案管理部门集中保管。个人保管可能导致档案丢失、篡改或失效,甚至影响党员身份认定。 -
保管期限与失效风险
- 短期风险:档案在个人手中超过6个月未转入新党组织,可能影响组织关系接续。
- 长期风险:超过2年未移交的档案可能被认定为“死档”,需通过原单位或人才中心激活。
- 特殊情形:党员去世后档案保存20年,被开除党籍的档案永久保存。
-
正确存放方式
- 在职党员:档案应随人事档案存放于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
- 流动党员:转入现党组织或户籍地街道/乡镇党委,严禁通过邮寄或个人携带转递。
- 电子化备份:部分地区推行纸质与电子档案“双备份”,提升管理安全性。
-
违规后果
自行保管档案可能导致公务员政审不通过、党内职务任免受阻,甚至因档案缺失被认定为“自行脱党”。若档案损毁或丢失,需联系原党组织补办材料并重新归档。
提示:党员应及时办理档案转递手续,确保档案随组织关系同步移交。若档案滞留个人手中,需尽快联系党组织或档案管理机构处理,避免影响个人政治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