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是教育部2014年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旨在通过标准化管理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核心围绕“育人为本、促进公平、依法治理”三大理念,涵盖6项管理职责、22项任务及92条具体要求,为学校提升治理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内容解析
-
基本框架与核心理念
以“育人为本、全面发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安全和谐、充满活力;依法办学、科学治理”32字为总纲,强调学生全面发展与教育公平,要求学校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同时注重校园安全与现代化制度建设。 -
六大管理职责
包括平等对待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营造安全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覆盖教学、师资、安全等核心领域。例如,要求学校建立防欺凌机制,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并推动家校协同育人。 -
动态修订与政策衔接
2017年正式版在试行基础上整合了党的十九大对教育的新要求,补充了德育、劳动教育等内容,删除重复条目,强化可操作性,确保标准与时代需求同步。
实施意义
该标准通过细化管理要求,帮助学校从“硬件均衡”转向“软件提升”,尤其对农村和薄弱学校改善管理短板具有指导作用。各地需结合实际情况落实,教育部门将专项督导评估成效。
提示:学校可参照标准优化管理制度,家长和社会也可通过标准监督办学质量,共同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