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击致死的核心原因是雷电携带的超高电压(可达10亿伏)和瞬间高温(约3000℃)直接破坏心脏、脑干等生命中枢,或引发严重烧伤、内脏损伤。 以下情况最易致命:
-
暴露于空旷高地或孤立物体旁
农田、山顶、楼顶等空旷区域易成为雷电优先击中的目标。数据显示,42.5%的雷击死亡发生在田间劳作时。树木、烟囱等孤立物体附近同样危险,电流可能通过人体导入地面。 -
接触导电介质或金属物品
淋湿的衣物会降低人体电阻,使电流更易通过。肩扛铁锹、钓鱼竿等金属工具,或携带手机、耳机等电子设备,均会大幅增加雷击风险。水面(江河、湖泊)因导电性强,雷击范围可扩大数十倍。 -
群体聚集或特定身体状态
多人紧贴站立时,跨步电压效应可能导致群体伤亡。皮肤油腻、体温异常或精神紧张者因电阻较低,更易受强电流伤害。赤脚站立会加剧电流通过。 -
雷击后的错误急救延误
雷击后可能出现“假死”,但旁观者误以为带电而不敢施救。事实上,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30:2)可挽救生命,每延迟1分钟存活率下降7%-10%。
提示:雷雨时避免户外活动,若被困旷野应双脚并拢蹲下。若发现有人遭雷击,迅速断电并持续急救至专业救援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