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额本息还款中,年化利率换算为月息需除以1.8(或类似系数),本质是因资金利用率逐月降低,且利息按剩余本金计算,该系数综合了复利效应与本金递减的影响。
-
资金利用率递减
等额本息每月偿还固定金额,但本金占比逐渐增加,利息占比减少。例如,首月利息按全额**计算,后续月份仅按剩余本金计息,实际资金占用时间短于整年,需通过系数调整折算真实成本。 -
复利效应隐含
未偿还利息会滚入本金继续计息(复利),而1.8系数近似涵盖这一效应。若简单将月息×12,会低估实际年化利率,因此需放大计算以匹配真实资金成本。 -
年限与系数浮动
1.8为经验值,实际系数随**期限变化:短期**系数接近1.8,长期可能更高(如1.85),因复利累积时间更长,需动态调整。
理解这一系数,能更准确对比不同还款方式的真实利率,避免被“表面低息”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