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核心政策亮点在于分类处置、尊重历史、便民利企,通过补办手续、放宽时间节点、扩大适用范围等方式实现合法化,尤其注重2018年前违建和农村宅基地的妥善处理。
-
分类处置与补办手续
针对不同时期的遗留问题,政策明确可通过补办用地手续、缴纳罚款或确权登记实现合法化。例如,2009年前已形成且二调为建设用地的无证土地,试点地区正探索解决路径;2018年前建成的超标房屋,允许罚款补办手续。 -
时间节点与范围扩展
多地将历史问题处置截止时间从2016年延至2021年,并将住宅类问题扩展至工业、商业、办公及农村宅基地,覆盖更广场景。农村闲置老房可盘活为经营场所,但需遵守集体所有权和村民表决原则。 -
优先群体与数字化审批
分户青年、返乡创业者等三类人群可优先获批宅基地;部分地区推行APP在线审批,20天内反馈结果,提升效率。 -
强化监管与权益保障
政策同步严控新增违建,通过卫星监控等技术手段遏制增量;对开发主体缺失、欠缴税费等深层次问题,明确补缴标准和处置意见,确保群众产权安全。
当前政策以“管住新增、化解存量”为主线,兼顾公平与效率,建议涉及遗留问题的个人或企业及时关注地方细则,把握窗口期完成合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