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发票可以报账,但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谨慎处理,确保符合税务规定和企业财务要求。以下为详细说明:
1. 跨年发票的定义及常见情形
跨年发票通常指以下两种情况:
- 发票开具时间为上一年度,但因未及时报销或入账,实际报销或入账发生在次年。
- 经济业务发生在上一年度,款项支付也在上一年度,但发票延迟到次年才收到。
2. 跨年发票报销的关键条件
跨年发票是否可以报账,需满足以下条件:
- 权责发生制:报销的经济业务实际发生在上一年度,发票作为后续补充凭证。
- 实质重于形式:报销的金额和业务内容需真实、合法,发票是税前扣除的合法凭据。
3. 不同情形下的处理方式
(1)预付款性质的发票
若发票属于预付款性质,例如提前支付的广告费、租金等,发票跨年不影响报销。如企业支付2017年的广告费,发票在2018年收到,可在2018年入账并税前扣除。
(2)存货采购发票
若存货在次年完成入库等程序,即使发票是上一年度开具的,也可在次年报销并税前扣除。例如,2017年12月收到货物并取得发票,2018年1月完成入库,则可在2018年报销。
(3)跨年未入账的发票
若因特殊情况未及时取得发票,可在次年补开发票后进行报销。例如,员工出差报销上一年度的费用,需在次年5月31日前的汇算清缴期内完成税前扣除。
4. 注意事项
- 跨年发票报销需保留完整的经济业务凭证,包括合同、付款凭证等。
- 遵循税务规定,确保报销金额与实际业务一致,避免因不合规操作导致税务风险。
- 若涉及固定资产,需在发票取得后调整账面价值并重新计提折旧。
5. 总结
跨年发票可以报账,但需根据权责发生制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合规处理。建议企业在报销时,提前规划,保留完整凭证,并与税务部门保持沟通,确保操作合法合规,避免因跨年发票处理不当带来的税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