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抽检不合格后,处理流程包括以下关键步骤:风险控制、原因排查、整改落实、行政处罚和信息公开。
1. 风险控制
食品生产经营者需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 停止生产经营不合格食品;
- 封存相关产品;
- 通知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
- 制定并实施召回计划;
- 对召回产品进行补救、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2. 原因排查
食品生产经营者需全面排查不合格原因,可能涉及:
- 原料污染;
- 生产加工环节卫生条件不达标;
- 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 包装或储运不当等。
3. 整改落实
根据排查结果,制定整改方案并严格执行,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整改措施需符合食品安全法规要求。
4. 行政处罚
市场监管部门依据《食品安全法》等法规对不合格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处罚,包括但不限于罚款、吊销许可证等。
5. 信息公开
市场监管部门需及时向社会公布不合格食品信息及处理结果,食品经营者需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公示不合格产品信息。
总结
食品抽检不合格后,生产经营者应迅速行动,承担主体责任,确保食品安全。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履职,保障公众健康和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