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保质期并非简单的"最终食用期",而是指在特定储存条件下保持品质和安全性的期限,超过后虽可能仍可食用但风险增加。
-
保质期的本质
保质期是生产商对食品品质的承诺期限,在标注条件下可保证风味、口感及安全性。但"**食用期"与"最短适用日期"概念不同——前者强调品质巅峰,后者才是安全底线。 -
过期≠立即变质
部分食品(如干燥谷物)过期后若无异味、霉变,仍可能安全,但营养和口感会逐渐下降;而高风险食品(如鲜奶、肉类)过期后微生物易超标,必须丢弃。 -
消费者需综合判断
除保质期外,还需观察包装是否完好、有无胀气或变色等异常。企业设定保质期时通常留有余量,但储存条件(如温度、湿度)若不达标,实际安全期可能缩短。
简言之,保质期是重要参考而非绝对禁令,理性评估食品状态才能避免浪费与风险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