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结构是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Jerome S. Bruner)提出的。以下是关键信息整合:
-
核心贡献者
布鲁纳在1959年出版的《教育过程》一书中,首次系统阐述了“学科结构”的概念,强调学科应基于内在逻辑和基本原理构建。
-
理论核心
-
结构主义 :主张将学科划分为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通过跨学科融合促进知识整合。
-
发现学习 :提倡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掌握学科结构,而非被动接受知识。
-
-
实践影响
布鲁纳的学科结构理论对20世纪60年代的课程改革运动产生深远影响,推动教育从“儿童中心”或“社会中心”转向“学问中心”,注重科学化和现代化。
-
其他相关理论
该理论还包含“三个任何”观点(任何学科、任何年龄、任何儿童均可学习结构)和“螺旋式课程”设计,强调认知结构的连续性和渐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