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必须重视学科结构是谁

课程与教学必须重视学科结构的学者是 布鲁纳 。以下是具体分析:

  1. 核心观点

    布鲁纳主张课程与教学应突出学科的基本结构,强调通过发现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原理、态度和方法。这一观点与题目中的描述完全吻合。

  2. 理论背景

    布鲁纳是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发现,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学科结构,从而促进认知发展。

  3. 与其他学者的区别

    • 杜威 :强调实践与经验,主张“做中学”,未特别突出学科结构。

    • 赫尔巴特 :注重道德教育与系统知识传授,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念不同。

    • 罗杰斯 :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感与认知的统一,未聚焦学科结构。

布鲁纳是唯一符合题目要求的学者。

本文《课程与教学必须重视学科结构是谁》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760055.html

相关推荐

学科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

学科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包括以下几位: 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被公认为学科课程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主张以学科逻辑系统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强调教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是传统教育理念的代表。 夸美纽斯(John Amos Comenius)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主张通过系统化的学科知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其著作《大教学论》对学科课程发展有重要影响。

2025-05-08 高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 ​、苏联心理学家​​列夫·维果茨基(Lev Vygotsky)​ ​、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 ​,以及提出“支架式教学”的​​伍德(David Wood)​ ​等。他们的核心观点聚焦于​​学习者的主动性​ ​与​​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 ​

2025-05-08 高考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杜威

赫尔巴特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赫尔巴特 ,而非杜威。以下是相关解析: 一、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核心观点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以学科知识为核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主张通过学习学科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道德品质。该理论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传递人类文化遗产,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贡献 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2025-05-08 高考

课程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课程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可归纳如下: 一、学科中心主义 代表人物 :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 核心观点 :以学科知识为核心,强调系统性和逻辑性,注重文化传承。 特点 :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教学应遵循心理发展规律,布鲁纳倡导发现式学习。 优点:系统掌握知识,便于评价;缺点:可能忽视学生兴趣与实践。 二、经验主义(活动中心) 代表人物 :杜威、克伯屈 核心观点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2025-05-08 高考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包括20世纪30年代的早期倡导者康茨、拉格,以及50年代后推动理论发展的核心人物布拉梅尔德。​ ​该理论主张以社会问题为核心设计课程,强调教育应服务于社会改造而非个人发展,其思想根源可追溯至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分化。 ​​早期奠基者:康茨与拉格​ ​ 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背景下,康茨和拉格提出教育需适应社会变革需求,批判传统“进步教育”的局限性

2025-05-08 高考

学科结构是谁提出的

学科结构是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Jerome S. Bruner)提出的。以下是关键信息整合: 核心贡献者 布鲁纳在1959年出版的《教育过程》一书中,首次系统阐述了“学科结构”的概念,强调学科应基于内在逻辑和基本原理构建。 理论核心 结构主义 :主张将学科划分为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通过跨学科融合促进知识整合。 发现学习 :提倡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掌握学科结构,而非被动接受知识。 实践影响

2025-05-08 高考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巴格莱(William C. Bagley)、康德尔(I.L. Kandel)、芬尼(R. Fine)、霍恩(H.H. Horne)、莫里逊(H. Morrison)和布里格斯(T. Briggs)等。 分点展开: 巴格莱 巴格莱是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核心人物,他强调教育的核心在于传授经过历史检验的“共同的文化要素”,包括基础知识、技能和传统态度。 1938年

2025-05-08 高考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约翰·杜威(John Dewey)和威廉·克伯屈(William Kilpatrick),其中杜威是核心奠基人,强调“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等实践性理念。 约翰·杜威的核心贡献 杜威提出教育应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反对传统学科分割,主张以儿童兴趣为中心设计课程。他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系统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观,认为学习应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实现。

2025-05-08 高考

心理学流派及其主要观点

心理学流派及其主要观点可归纳如下: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 核心观点 :行为由环境刺激决定,强调可观察的行为(如刺激-反应)而非内在心理过程。代表人物包括华生(古典行为主义)和斯金纳(操作条件主义)。 方法 :采用实验和观察法,主张通过强化和惩罚改变行为模式。 二、认知心理学 核心观点 :关注内部心理过程(如知觉、记忆、思维),认为行为是认知能力的表现

2025-05-08 高考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布鲁纳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布鲁纳 。以下是关键信息整合: 核心代表人物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J.S. Bruner)是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核心倡导者,其理论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主张通过螺旋式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理论基础 该理论以结构主义心理学为基础,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密切相关,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与其他教育理论的区分 杜威是活动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

2025-05-08 高考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

布拉梅尔德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布拉梅尔德 (Karl Braemeld)。以下是相关信息的综合说明: 一、核心代表人物 Karl Braemeld(布拉梅尔德) 被明确列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的核心代表,主张“社会是课程的核心”,强调教育应服务于社会改造,通过课程设计实现社会价值的传递。 其他相关人物 Ralph N. Freire(弗雷尔) :社会文化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

2025-05-08 高考

学科课程和实质教育论代表人物

赫尔巴特、斯宾塞 学科课程和实质教育论的代表人物如下: 一、学科课程代表人物 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德国教育家,传统学科课程理论的奠基人。他主张以文化知识为核心,通过系统学习各学科知识来培养道德和理性,强调学科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斯宾塞(Herbert Spencer) 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实证主义代表人物。他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2025-05-08 高考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流派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流派是以学科知识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的教育理论,强调学科逻辑体系、文化遗产传承及系统知识传授,代表流派包括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和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注重学术性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适用于培养专业性人才。​ ​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9世纪斯宾塞的实科课程理论,他认为教育应以“为完满生活做准备”为目标,科学知识对人类生活最有价值,因此课程应围绕生理学

2025-05-08 高考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1903年,这一时间以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著作《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桑代克在该书中首次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育实践,系统地探讨了学习、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在教育中的作用,为教育心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1. 学科独立的意义 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不仅开创了教育心理学的独立研究,还使其成为心理学与教育学交叉的桥梁。这一学科独立的意义在于: 理论体系建立

2025-05-08 高考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强调知识传授 、以知识的学科逻辑体系组织教材 、以学科教学为核心 、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为目标 。 1. 知识传授为核心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认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的传授,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通过分科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各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 2. 学科逻辑体系 该理论主张教材的编排应遵循学科的逻辑体系,确保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025-05-08 高考

教学与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谁

赞可夫 教学与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赞可夫 。以下是相关信息的综合说明: 核心理论贡献 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系统阐述了教学应促进学生发展的理论,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主张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推动认知结构的发展。 与其他学者的区别 皮亚杰 :以认知结构理论著称,关注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 布鲁纳 :主张学科结构论,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教学。 根舍因

2025-05-08 高考

学科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学科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核心在于以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为中心,通过系统性教学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其核心亮点包括:强调学科基本原理的掌握、采用螺旋式课程设计、倡导“发现法”教学,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 ​​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是教学核心​ ​ 该理论认为,任何学科的知识都由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则构成。学生掌握这些结构后,能够更高效地理解和迁移知识。例如,数学中的“函数”概念贯穿代数与几何

2025-05-08 高考

学科课程的特点口诀

学科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四点,结合权威信息源整理如下: 逻辑性、系统性、简约性 学科课程以学科知识为逻辑框架,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形成完整体系。通过抽象概括将复杂知识简化为系统模块,便于学生掌握学科结构。 间接经验为主 侧重传授人类积累的间接知识(如书本内容),而非直接经验(实践操作)。这种特点有利于高效传承文化知识,但可能削弱学生动手能力。 终结性评价倾向 以考查学习结果为主

2025-05-08 高考

学科课程理论流派

结构主义、要素主义、永恒主义 学科课程理论流派是教育学中关于课程设计的核心理论体系,主要围绕知识结构、教学目标及学生发展展开。以下是主要流派及其核心观点的梳理: 一、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布鲁纳 核心观点:强调学科基本结构(概念、原理、方法)的学习,主张通过发现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构建认知结构。教材采用螺旋式编排,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2025-05-08 高考

学科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赫尔巴特 学科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赫尔巴特 (Johann Friedrich Herbart)。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学科中心说的核心观点 学科中心说主张教育应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传递人类文化遗产和科学知识。 二、赫尔巴特的贡献 教育哲学基础 赫尔巴特是德国古典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教育思想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强调教育的系统性和社会性。

2025-05-08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