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议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点,涵盖经济压力、保障不足、断缴风险及政策限制:
-
缴费压力过大
灵活就业人员需全额承担社保费用,比例远高于在职职工。以2024年上海为例,养老保险20%、医疗保险10%,月缴费约2215元,而企业职工单位仅需承担16%。且社保基数与社平工资挂钩,持续上涨(如江苏2023年最低基数涨超30%),收入不稳定者难以承受。
-
养老金回报率低
按最低标准缴费15年,退休后养老金仅1000-2000元,难以覆盖生活成本。例如北京2024年最低缴费约2000元/月,退休后需70岁以上才能回本,且养老金水平与缴费基数差距显著。
-
保障范围狭窄
仅能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失业险、工伤险、生育险等无保障。例如跨地区流动时,户籍限制或断缴导致医保中断超过3个月需等待6个月恢复,工伤风险无法获得赔偿。
-
断缴风险与制度限制
收入波动易导致断缴,断缴期间医保无法报销,且补缴后需等待6个月恢复待遇。部分城市(如上海)对异地户籍灵活就业者参保设置门槛,加剧参保难度。
建议 :灵活就业者可考虑通过企业参保、城乡居民医保或商业保险补充保障,同时关注政策动态(如广东、上海试点降低费率)以减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