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计打碎后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核心措施包括:迅速疏散人员、科学收集汞珠、加强通风、规范医疗废物处理,并需通过培训演练和制度完善提升长期应对能力。
-
应急响应流程优化
发现体温计破碎后,第一时间疏散现场人员至安全区域,避免吸入汞蒸气。关闭加热设备,打开门窗通风,降低汞浓度。处理人员需佩戴手套、口罩,用硬纸片或注射器收集汞珠,密封于装有水的容器中,标注“废弃水银”后交专业机构处理。严禁使用吸尘器或扫帚,防止汞扩散。 -
人员培训与职责细化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保洁人员开展汞泄漏应急演练,确保掌握正确处理方法。明确应急小组分工:指挥组统筹协调,处置组负责收集汞珠,医疗组监测接触者健康状况,后勤组保障物资供应(如硫磺粉、密封容器等)。 -
环境监测与物资储备
污染区域需用硫磺粉或10%漂白粉溶液消毒,4小时后清扫并采样检测汞残留。每个护理单元应配备应急箱(含防护用具、硫磺粉、密封瓶),定期检查物资有效性。 -
制度完善与风险防范
修订预案时需加入高风险场景(如儿科、老年病房)的特殊措施,例如使用电子体温计替代水银产品。加强患者及家属宣教,强调测量体温时避免移动,对认知障碍患者需专人看护。
提示:日常存放体温计应使用防摔保护套,儿童接触时需全程监督。若误吞水银或出现头晕等症状,立即就医并服用牛奶或蛋清中和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