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作业防暑降温的核心措施包括:健康筛查、科学作息、防护装备、合理补液、应急处理。通过体检排除高危人群、调整作业时间避开高温峰值、穿戴透气隔热工作服、补充含盐饮料以及建立中暑应急预案,可有效降低职业性中暑风险,保障劳动者安全。
-
健康筛查与动态监测
高温作业前需进行健康检查,排除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禁忌症患者。暑期定期复查,发现不适症状及时调岗。健康档案动态更新,确保人员安全上岗。 -
优化作业管理与环境
采用轮班制缩短连续作业时间,日最高气温达40℃时停止露天作业。热源隔离、通风降温双管齐下:车间外置热源,搭配水幕隔热;自然通风与机械送风结合,休息区温度控制在30℃以下。 -
个体防护与营养补给
穿戴浅色、宽松的耐热工作服,配备遮阳帽、防护镜等。每日饮水3-5升,含盐量0.1%-0.3%,少量多次饮用。饮食清淡但需保证热量,增加蛋白质、维生素摄入,避免高油脂加重负担。 -
中暑识别与快速处置
头晕、皮肤灼热等先兆症状需立即转移至阴凉处,补充含盐饮料。热射病(体温超40℃、意识模糊)需冰敷降温并送医,热痉挛可按摩痉挛肌肉,热衰竭需平卧并抬高下肢。
提示:防暑措施需企业制度与个人防护协同,高温预警期间应强化巡查,备齐清凉油、生理盐水等急救物资,定期演练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