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防范措施需从个人防护、环境调整、应急准备三方面入手,具体如下:
一、个人防护措施
-
调整活动时间
避免10:00-16:00高温时段外出,选择清晨或傍晚活动,减少暴晒。
-
做好防晒措施
穿浅色、宽松衣物,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高倍数防晒霜,避免皮肤被蚊虫叮咬或烫伤。
-
合理饮食与休息
多饮水(每日2000ml以上),以淡盐水或茶水为主,避免高脂、高糖食物;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空调直吹。
二、环境调整措施
-
优化室内环境
空调温度设26-28℃,保持室内外温差≤8℃,定期通风换气,避免冷风直吹头部或身体。
-
防护作业场所
施工现场需隔热、疏散热源,设置通风口,配备防暑药品和灭火器材,暴风雨时暂停作业。
三、应急准备措施
-
识别中暑症状
先兆中暑:头晕、头痛;热痉挛:肌肉痉挛;热衰竭:多汗、皮肤湿冷;热射病:高热、意识障碍。
-
及时处理与就医
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立即休息,用湿毛巾冷敷、电扇降温;热射病患者需平卧、松解衣物,症状未缓解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特别提示 :老人、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应减少午间外出,易感人群需随身携带防暑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