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暑降温、安全防护、应急响应
在高温天气中,需从防暑降温、安全防护和应急响应三方面做好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一、防暑降温措施
-
调整作息时间
避免在10:00-16:00高温时段进行户外作业,尽量将工作时间调整为清晨(5:00-9:00)和傍晚(17:00-19:00)。 对于无法避免的露天作业,应采取“先通风、后检测、再作业”的规范流程。
-
补充水分与营养
每日提供稀饭、绿豆汤、凉茶等饮品(阴雨天除外),并确保饮水量。建议搭配含电解质的饮料,避免脱水。 配备人丹、藿香正气水等药品,及时处理中暑症状。
-
改善工作环境
定期检查空调、通风设备,确保降温效果;室内空调温度控制在26-28℃,避免温差过大。 对于高温作业场所,设置遮阳棚、通风口,减少阳光直射。
二、安全防护措施
-
特殊人群关怀
老弱病幼及慢性病患者避免午后高温时段外出,必要时采取防晒措施。 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应减少高温作业强度,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
-
行业专项防护
- 化工/危化品企业 :严格落实操作规程,加强设备维护,防止化学品泄漏。 - 建筑施工领域 :高处作业人员需系安全带,防范坠落;防火材料、油漆等易燃物需防晒。 - 有限空间作业 :执行“先通风、后检测、再作业”,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
防触电与火灾
高温天气用电负荷增加,需检查线路老化、超负荷问题,避免私拉乱接电线。 施工现场配备灭火器,电气设备定期维护,防止火灾事故。
三、应急响应机制
-
中暑急救
一旦发现中暑者,立即移至阴凉处解开衣领,送医前避免使用空调或风扇降温。 组织救护人员现场救治,症状严重者及时转至附近医院。
-
信息监测与预警
加强高温天气监测,通过多种渠道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防范。 企业需建立24小时应急响应团队,制定灾害事故处置方案。
-
后勤保障
提供高温补贴、防暑药品及清凉饮食,安排专车接送高温作业人员就餐。 关注特殊群体需求,如为行动不便者提供送餐服务。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应对高温天气带来的健康与安全风险,保障生产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