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项目诈骗套路通常以“高回报”“政策扶持”为诱饵,通过伪造文件、假冒机构、虚假APP等手段骗取钱财,主要针对中老年群体或缺乏行业常识的投资者。以下是常见诈骗手法及防范要点:
-
伪造“国家项目”骗局
犯罪团伙冒充“国家扶贫慈善金融管理机构”等虚假机构,谎称缴纳168元会员费可获380万元红利、分配工作及五险一金,甚至伪造政策文件行骗。此类骗局通过熟人传销模式扩散,受害者超2万人。 -
假冒能源企业APP
如“国家能源APP”虚构煤矿、光伏等理财项目,承诺日收益1.5%以上,实际为境外资金盘。诈骗分子频繁更换名称,利用“国能”“中油”等名号混淆视听,国家能源集团多次声明打假。 -
虚假招投标与保证金诈骗
谎称手握风电、光伏等工程,要求缴纳投标保证金(单笔最高80万元),或伪造央企子公司身份骗取前期费用。部分项目以“资源换产业”为幌子,诱导地方政府或企业垫资后跑路。 -
民族资产解冻类骗局
如“国土空间2035”“有钱还”等,宣称参与“国家秘密项目”可解冻民族资产或偿还债务,实则通过层级返利发展下线,已被国家反诈中心定性为诈骗。 -
光伏领域新型陷阱
包括“零投资建电站”套路贷、假冒企业(如“东升能源”)非法集资、EPC合同诈骗等,利用农村家庭或投资者对新能源政策的信任实施欺诈。
防范提示:警惕“低投入高回报”承诺,核实机构官网与备案信息,拒绝向个人账户转账。遇到“国家能源项目”推销时,务必通过官方渠道验证,避免成为诈骗链条中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