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的"三不政策"是指放弃"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顽固立场,这一转变标志着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突破。政策调整的直接原因是台湾民众探亲需求高涨和国际社会压力增大,根本原因在于大陆改革开放取得成效形成强大吸引力。
-
政策背景与内容
"三不政策"始于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台湾当局为**和平统一方针而制定。该政策严禁台湾民众与大陆进行任何形式的接触,包括通信、通婚和经贸往来,导致众多家庭骨肉分离。 -
调整过程与关键节点
1987年4月,台湾立法机构首次公开讨论开放探亲;7月宣布解除戒严令;10月通过《民众赴大陆探亲办法》,允许三等亲内血亲赴大陆探亲。首批探亲潮在1987年11月形成,三个月内超过10万人次赴大陆。 -
突破性意义
政策松动打破了两岸38年的隔绝状态,开启民间交流先河。1988年两岸信件往来达1400万封,次年贸易额突破30亿美元。这为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奠定了民意基础。 -
后续影响
探亲开放引发连锁反应:1988年台湾当局默许运动员参加北京亚运会;1990年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废除《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事实上承认大陆政权合法性。
这次政策调整证明民心所向不可违逆,两岸交流合作是大势所趋。当前两岸关系虽仍有波折,但1987年的破冰之举永远铭刻在历史中,提醒人们和平发展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