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压榨员工行为,核心观察五大维度:超出法定工作时长、薪资低于最低标准、强制无偿加班、不提供必要劳动保障及滥用绩效考核制度。若员工长期处于高强度、低回报、高风险的工作状态,且合法权益持续受损,则可认定为压榨劳动关系。
-
工作时长严重超标
- 法定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4小时。若企业要求员工每日工作超12小时、月均加班超36小时,或强制实行“996”工作模式,即构成压榨。例如,强制要求员工周末到岗且无补休或加班费,或通过扣留绩效等方式变相延长工作时间。
-
薪资待遇不合理
- 员工实发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或企业以“绩效未达标”等理由克扣基本薪资。例如,将底薪拆分成绩效工资,导致员工实际收入无法保障;或长期拖欠工资,要求员工垫付工作费用且不报销。
-
强制无偿劳动
- 要求员工签署自愿放弃加班费的协议,或以“企业文化”“团队精神”为名强制参与非工作职责内的活动(如周末团建、深夜培训)。例如,下班后召开会议、节假日要求远程处理工作却不计加班费。
-
劳动保障缺失
- 未依法缴纳社保、公积金,或提供虚假缴费基数;拒绝为高危岗位员工购买工伤保险。例如,快递员、外卖骑手未获保险覆盖,或办公室员工长期使用破损设备导致健康受损却无防护措施。
-
绩效考核滥用
- 设定无法完成的业绩目标,并以此扣减工资或威胁辞退。例如,销售人员需完成超出市场容量的订单量,否则降薪;或通过“末位淘汰制”变相裁员却不支付补偿金。
若员工遭遇上述情况,建议及时保留考勤记录、工资条、沟通记录等证据,并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劳动关系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权利与义务对等,合理**有助于推动职场环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