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雅的标准是由中国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首次提出的,这一原则强调翻译应做到“忠实原文(信)、通顺流畅(达)、文辞优美(雅)”,成为影响中国翻译理论百余年的核心准则。
-
“信”——忠实于原文
严复认为翻译首先要准确传达原文含义,避免主观增减内容,确保信息传递的真实性。例如,他在翻译西方社科著作时,严格对照术语概念,奠定了学术翻译的严谨基础。 -
“达”——语言通顺易懂
在准确的基础上,译文需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严复主张突破文言文的僵化形式,用清晰流畅的语言让读者理解,如《天演论》中“物竞天择”的表述既简洁又具传播力。 -
“雅”——追求文采与审美
这一标准强调译文的艺术性,尤其针对文学类文本。严复通过典雅的古文风格,使译本兼具学术价值与文学魅力,但后世也争议其“雅”是否过度依赖文言文而脱离大众。
如今,“信达雅”仍是翻译界的通用原则,但随着时代发展,现代译者更注重平衡三者关系,例如科技翻译侧重“信达”,而文学翻译则需兼顾“雅”。理解这一标准,能帮助读者判断译作质量,也为跨文化传播提供方法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