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程序需遵循严格的法定流程和监管要求,核心环节包括内部决策、协商定价、审批备案、协议签署及变更登记。其特殊性在于涉及国有资产、信息披露义务及交易所合规审查,且不同股权性质(如限售股、国有股)存在差异化规则。以下是关键步骤解析:
-
内部决策与可行性分析
转让方需召开股东会或董事会,审议股权转让的合规性与战略匹配性,形成书面决议。国有股权转让还需上级主管部门审批,集体企业需职工代表大会表决。 -
尽职调查与价格确定
双方协商谈判后,国有企业股权需经资产评估事务所估值,其他企业可协商定价或委托会计师事务所验资。涉及质押或冻结的股份需协调质权人/法院解除权利限制。 -
协议签署与前置审批
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后,国有股权需向财政部门提交申请书、可行性报告等材料,15个工作日内获批复。上市公司需同步披露提示性公告,确保信息透明。 -
交易所合规审查与过户
向证券交易所申请协议转让确认意见,审核通过后在中国结算办理过户登记。单个受让比例通常不低于5%(关联方除外),且转让价格不得低于大宗交易下限。 -
变更登记与后续义务
完成工商登记及公司章程修订,受让方若涉及大股东或实控人变更,需遵守6个月内不得减持等限制,并持续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提示:协议转让需警惕资金安全风险,建议通过共管账户分阶段支付;涉及外资或特殊行业(如国家安全领域)还需额外审批。建议全程依托专业法律及财务顾问规避合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