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离职后工资未支付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一、协商解决
-
主动沟通
首先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明确工资支付时间或金额,保留书面协议作为证据。
二、投诉举报
-
劳动监察部门
若协商无果,可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提供考勤记录、工资条等证据,要求其介入调查并责令支付工资。
三、劳动仲裁
-
申请仲裁
-
时效要求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
仲裁流程 :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需包含诉求、事实和证据,仲裁裁决为终局性裁决。
-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
-
四、诉讼途径
-
法院起诉
若对仲裁裁决不服,可在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仲裁裁决为终局性裁决,诉讼仅适用于特定情形(如仲裁裁决涉及经济补偿金等)。
五、其他注意事项
-
证据保留 :考勤记录、工资条、聊天记录等均为关键证据,需妥善保存。
-
时效风险 :离职后超过1年未主张权利,可能面临仲裁时效问题,建议尽早行动。
通过上述途径,可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若用人单位存在恶意拖欠工资行为,还可要求支付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