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后遭遇工资拖欠,可通过以下法律途径**:
一、协商解决
-
主动沟通
首先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明确工资金额及支付时间,保留沟通记录作为证据。
二、投诉举报
-
劳动监察投诉
拨打12333或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举报,要求责令单位限期支付工资及赔偿金(未支付可加付50%-100%工资)。
三、申请劳动仲裁
-
仲裁时效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离职后1年内,需在时效期内提交仲裁申请。仲裁时需提供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离职证明等证据,可要求支付工资差额、经济补偿金及赔偿金(25%-50%工资)。
四、法律诉讼
-
法院起诉
若仲裁结果不满意,可在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全额支付工资及赔偿金。
五、其他措施
-
证据保全
-
锁存工资银行流水、催讨记录等关键证据。
-
在离职交接单明确标注欠薪金额。
-
法律依据
-
工资支付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解除劳动合同时需一次性结清工资。
-
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违法解除需支付2倍经济补偿。
提示 :协商无果时,仲裁是低成本**首选,诉讼成本较高且耗时长。建议优先通过劳动仲裁解决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