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后公司拖欠工资是违法行为,劳动者可通过协商、投诉、仲裁和诉讼等途径**。关键点在于:保留证据(如劳动合同、考勤记录)、30天内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必要时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分步**方法:
-
协商沟通
先与公司负责人协商,明确要求支付工资并设定合理期限。通过微信、邮件等留存沟通记录,避免口头承诺。 -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携带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等证据,到公司所在地的劳动监察大队提交书面投诉(需30日内处理)。监察部门可责令公司限期支付,逾期加付赔偿金。 -
申请劳动仲裁
若投诉无果,在离职1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仲裁免费且时效性强,裁决书具有法律效力。重点准备:拖欠工资明细、离职证明、工作记录等。 -
法院起诉与执行
对仲裁结果不满可15日内起诉。若公司拒不执行裁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可查封公司账户、财产)。
注意事项:
- 未签劳动合同?可用工牌、社保记录等证明劳动关系。
- 公司注销?追究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责任。
- 恶意欠薪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刑法》第276条之一),可报警处理。
遇到欠薪问题需果断行动,法律程序虽耗时但有效。建议优先选择仲裁或监察投诉,低成本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