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延迟退休政策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国70多年来首次调整法定退休年龄,核心变化包括:男职工退休年龄逐步延至63岁,女职工分别延至55岁和58岁;最低缴费年限2030年起逐步提高至20年;新增弹性退休机制允许个人自愿提前或延后3年退休。
-
渐进式调整避免“一刀切”
改革采用15年过渡期,男性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退休,女性原50岁退休群体每2个月延迟1个月。小幅度调整减轻政策冲击,同时兼顾劳动力供给与个人规划需求。 -
弹性退休赋予选择权
职工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后,可自愿选择提前退休(最多3年,且不低于原退休年龄),或与单位协商延迟退休(最长3年)。退休年龄从固定节点变为弹性区间,适应多样化需求。 -
配套措施保障权益
同步完善养老保险激励机制(长缴多得、晚退多得)、就业优先政策(开发大龄劳动者岗位)、职业健康保护等,缓解青年就业压力并维护超龄劳动者权益。 -
改革背景与长期目标
政策响应人均寿命延长(78.6岁)、受教育年限增加(14年)等现实,旨在优化人力资源利用,应对老龄化(60岁以上人口占比21.1%)和劳动力下降趋势。
提示:可通过人社部官网或“法定退休年龄计算器”查询个人退休时间,提前规划养老与职业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