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过期矿泉水需承担高额赔偿,包括最低500元民事赔偿、最高货值20倍罚款,甚至吊销许可证。 具体赔偿金额取决于是否造成人身损害、货值金额及商家主观过错程度,但法律对食品安全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消费者可依法主张10倍价款或损失3倍赔偿(不足1000元按1000元计算)。
-
民事赔偿标准
消费者购买过期矿泉水后,即使未实际饮用,也可要求商家退还货款并支付最低500元赔偿。若造成身体不适,需额外承担医疗费等实际损失。例如,法院曾判决超市因销售1.5元过期水赔偿消费者500元。 -
行政处罚力度
根据《食品安全法》,销售过期水货值不足1万元时,商家面临5万至10万元罚款;货值超1万元则按10至20倍罚款。多次违规或情节严重者可能被吊销许可证。 -
消费者**途径
协商无果时,消费者可通过投诉、诉讼或举报主张权利。保留购物凭证是关键,若小票遗失,可通过支付记录或二次购买取证。
商家应定期检查商品保质期,避免因疏忽面临重罚;消费者需提高警惕,发现过期产品及时**,共同维护食品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