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过期的水饮料不仅要赔钱,还可能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刑事责任。根据中国法律,商家销售过期食品属于违法行为,消费者可要求最低1000元赔偿,若造成人身伤害还需赔付医疗费、误工费等。情节严重者,商家将被没收违法所得、处以最高50万元罚款,甚至吊销营业执照。
-
赔偿标准
消费者购买到过期饮料时,可主张价款十倍或损失三倍的惩罚性赔偿(不足1000元按1000元计算)。例如,一瓶5元的过期饮料,最低可获赔1000元。若饮用后引发健康问题,商家还需承担医疗费、护理费等实际损失。 -
法律处罚
商家销售过期饮料可能面临警告、罚款、停业整顿等行政处罚。罚款金额为违法所得的1-10倍,无违法所得时最高罚50万元。若销售金额超过5万元,可能构成“销售伪劣商品罪”,最高可判无期徒刑并没收财产。 -
消费者**步骤
保留购物小票、过期商品照片等证据→与商家协商赔偿→协商失败可向12315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必要时向法院起诉。注意:**需在3年诉讼时效内,且法院不支持“职业打假人”的牟利性索赔。 -
商家风险规避建议
建立库存定期检查机制,临近保质期的商品需单独标记并优先销售;过期商品立即下架销毁;加强员工食品安全培训,避免误售。
食品安全无小事,商家应严守法律红线,消费者也需积极**。通过高额赔偿机制,法律既保护了公众健康,也倒逼商家规范经营。若遇到类似问题,建议第一时间固定证据并依法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