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裁员时,依法不得裁减特定人群以保障劳动者权益,主要包括: 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职业病或工伤丧失劳动能力者、医疗期内患病职工、连续工作满15年且临近退休的老员工等,这些人员受《劳动合同法》特殊保护,企业违规裁员将面临法律风险。
-
特殊健康状态人员
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未完成离岗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或疑似职业病处于诊断观察期的人员;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被确认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非工伤患病或负伤且在法定医疗期内的员工,企业均不得裁减。 -
女职工“三期”保护
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严禁被裁,即使企业经营困难或岗位调整,也需优先保障其劳动关系,直至哺乳期结束。 -
高龄职工权益
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职工,因年龄和再就业难度受法律倾斜保护,企业不得将其列入裁员名单。 -
其他法定例外情形
包括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隔离治疗期人员、烈士遗属、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以及法律明文规定的其他禁止裁员对象。
总结:企业裁员需严格遵循法律“负面清单”,违规操作可能引发高额赔偿或劳动纠纷。建议通过协商调整岗位、缩短工时等替代方案平衡用工需求,必要时咨询劳动部门确保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