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N
关于无故被裁员的赔偿标准,根据《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规定,主要分为以下情形:
一、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标准(2N)
若用人单位未依法履行裁员程序或存在其他违法行为(如未提前通知、未支付代通知金、未与工会协商等),需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计算公式为: $$ \text{赔偿金} = 2 \times \text{N} $$
其中:
- N :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不足半年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支付0.5个月工资。
二、经济补偿金(N)的计算标准
-
基本计算公式 $$ \text{N} = \text{工作年限} \times \text{月工资} $$
-
工作年限:从入职时间起算,包含试用期,但中断期间可能不连续计算。
-
月工资:劳动合同解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税前应发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但加班费、提成等非固定收入不计入。
-
-
月工资上限
若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则按该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计算,且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三、其他注意事项
-
代通知金
若用人单位未提前30天书面通知,需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
赔偿金与经济补偿金不可同时主张
劳动者只能选择主张赔偿金或经济补偿金,两者不可并用。
-
社保与公积金
被裁员后,用人单位仍需缴纳社保和公积金至实际离职日期。
四、**建议
-
收集证据 :保留劳动合同、工资条、社保缴纳记录、工作证明等,证明劳动关系。
-
法律途径 :若用人单位拒绝合理赔偿,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
通过以上标准与注意事项,劳动者可有效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