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获取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等核心权利,同时要求用人单位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缴纳社保、保障工作条件,违法将面临行政处罚或赔偿。 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加班需支付150%-300%的工资;试用期最长6个月且工资不得低于正式工资80%;解雇员工需符合法定情形并支付经济补偿,违法解雇按双倍补偿标准赔偿。女性职工享有产假不少于98天,期间工资待遇不变。
劳动合同必须包含工作内容、地点、薪酬、期限等条款,且应在用工1个月内签订。未签合同满1年后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双倍工资作为赔偿。社保缴纳是法定义务,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险,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工资必须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拖欠工资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
劳动争议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解决,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劳动者申请仲裁的时效为1年,从权益受侵害之日起算。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计算,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1年按1年计算。工伤认定需在事故30日内由单位申报,劳动者可享受医疗费报销、停工留薪期工资等待遇。
劳动法构建了从入职到离职的全流程权益保障体系,但实践中仍需劳动者主动留存考勤记录、工资条、通知文件等证据。遇到侵权时,及时向工会、劳动部门或专业律师寻求帮助,避免因超时效丧失**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