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加班工资计算标准的是第44条,其中详细规定了工作日、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工资支付比例(150%、200%、300%)。关键亮点包括:加班需协商自愿、每月总时长限36小时、补休与加班费的适用规则,以及不同工时制度下的特殊处理。
-
加班工资的核心条款
《劳动法》第44条是计算加班费的直接依据:工作日延时加班按1.5倍工资支付,休息日加班未补休按2倍支付,法定节假日加班按3倍支付。企业强制加班或拒付加班费均属违法。 -
加班的前提与限制
根据第41条,加班需与劳动者协商一致,且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累计不超过36小时。例外情形仅限突发公共事件等特殊情况。 -
补休与加班费的选择
休息日加班可优先安排补休,不能补休则需支付2倍工资;法定节假日加班必须支付3倍工资且不允许补休替代。 -
特殊工时制度的差异
综合计算工时制超时部分按1.5倍支付,法定节假日按3倍;不定时工作制通常不支付加班费,但部分地区要求法定节假日加班需付3倍工资。
总结:劳动者应留存加班证据(如考勤记录、通知等),遇争议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企业需严格遵循协商程序,避免违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