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是中国唐朝的《新修本草》,成书于公元659年,比西方最早的《纽伦堡药典》早800余年。这部药典由唐高宗诏令编撰,汇集全国名医与学者,载药850种并首创图文对照形式,奠定了国家药典的权威标准。
-
编撰背景与权威性:唐朝统一强盛,南北药材交流频繁,急需规范用药标准。政府组织23人团队(含名医苏敬、李勣等)历时三年完成,以《本草经集注》为基础勘误增补,新增114种药物,成为首部政府颁行的药学法典。
-
内容创新与科学价值:全书54卷,分《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首次采用药材绘图与文字对照,纠正前代谬误。例如,新增的外来药物如诃梨勒、安息香等,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医药文化交流。
-
国际影响与历史地位:作为全球首部国家药典,《新修本草》被日本、朝鲜等效仿,其分类法沿用至明代《本草纲目》。1542年欧洲才出现类似药典,中国药学领先优势可见一斑。
这部千年药典的诞生,体现了古代中国医药学的系统化与国际化,至今仍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