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自愿不买社保协议能告赢吗? 法律明确规定此类协议无效,劳动者即使签署了放弃社保的书面承诺,仍有权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要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保,且特定情形下(如工伤、生育等)可主张赔偿。但需注意,若仅以“未缴社保”为由索要离职经济补偿,法院可能不予支持。
关键法律依据与实务要点
- 协议无效性:根据《社会保险法》和《劳动法》,缴纳社保是法定义务,任何形式的自愿放弃协议均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即使用人单位以现金补贴形式替代社保,劳动者仍可要求补缴或索赔。
- **场景差异:
- 补缴社保:劳动者可随时申请仲裁或投诉,要求用人单位补缴历史欠费,仲裁胜诉率高。
- 工伤/生育待遇:若因未参保导致无法享受社保待遇(如工伤赔偿、生育医疗费),用人单位需全额承担赔偿责任。
- 经济补偿限制:劳动者单以“未缴社保”为由辞职并索要经济补偿,若此前签署过放弃协议,法院可能认定劳动者存在过错,不支持补偿请求。
- 用人单位风险:未依法参保的企业可能面临社保部门罚款(应缴社保费的1-3倍),甚至需承担劳动者的医疗、工伤等全额费用,远超社保成本。
总结与行动建议
劳动者应警惕“自愿放弃社保”陷阱,及时通过劳动监察或仲裁维护权益;用人单位则需依法参保,避免因小失大。若已签署协议,建议保留工资流水、协议文本等证据,针对性选择**路径(如优先主张补缴或特定赔偿)。社保不仅是法律红线,更是劳动者长远利益的保障,切勿为短期利益牺牲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