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签合同不干了能否直接走人,需分情况判断:若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工资、未缴社保等违法行为,劳动者可随时离职且无需通知;若无违法行为,即使未签合同也需提前30日(试用期3日)书面通知,否则可能需赔偿用人单位损失。
-
违法情形下的即时解除权
用人单位若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或未提供劳动保护等,劳动者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立即解除劳动关系,无需提前通知,并有权要求经济补偿。 -
一般情况下的通知义务
即使未签书面合同,双方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劳动者需提前30日(试用期3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离职,否则擅自离职可能被认定为旷工或需赔偿用人单位因突然离职导致的直接损失。 -
未签合同的双倍工资索赔权
用工超过1个月未签合同的,劳动者可主张最多11个月的双倍工资差额,但需注意1年仲裁时效(自应签合同满1年或离职之日起算)。 -
离职交接与风险规避
建议通过书面通知(如邮寄辞职信留存证据)明确离职意向,并完成工作交接,避免因程序瑕疵引发纠纷。若用人单位拒认劳动关系,可凭工资记录、考勤等证据**。
总结:未签合同并非“随意离职”的通行证,需结合用人单位合法性与程序合规性综合判断。优先协商或依法**,既能保障自身权益,也能减少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