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规定辞职后要多久结算工资

​劳动法规定员工辞职后用人单位必须在离职当天一次性结清全部工资​​,这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核心条款。无论主动辞职还是被动离职,薪资结算均不得拖延,双方另有书面约定的除外。以下是关键细则解析:

  1. ​法定最晚时限​​:劳动关系解除时,工资必须当日全额支付。实行周/月/季度结算的单位,若发薪日恰逢离职当日,则需同步完成结算;非发薪日则需单独核算支付,最迟不超过下一个工作日。

  2. ​特殊情形处理​​:提成、奖金等浮动薪酬需按约定周期发放,但基础工资仍适用当日结清原则。涉及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的,用人单位需在办结工作交接时一并支付。

  3. ​违规后果​​:拖欠离职工资需按应付金额50%-100%加付赔偿金。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用人单位还将面临行政处罚。

  4. ​常见误区​​:试用期离职、临时工、劳务派遣人员均适用同等结算标准。所谓"次月发薪日统一支付"等内部规定均属违法。

  5. ​**要点​​:保留离职证明、考勤记录、工资条等证据。若协商无果,仲裁时效为离职后一年内。

劳动者无需接受任何形式的工资延迟支付,立即结算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遇到拖欠时,建议优先通过12333热线等渠道快速**。

本文《劳动法规定辞职后要多久结算工资》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138972.html

相关推荐

劳动法有规定职工延发工资吗

劳动法明确规定了职工工资的支付期限,禁止无故拖欠工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用人单位应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具体规定如下: 工资支付时间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工资支付形式 :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拖欠工资的法律责任

2025-05-15 资格考试

劳动法规定工作一天发工资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相关规定,劳动法本身并未明确规定“工作一天必须发放工资”。工资支付通常以月为周期,但支付频率和具体规则可能因地区或行业而异。 1. 工资支付的基本原则 工资支付周期 :工资通常按月支付,但部分地区允许更短的支付周期(如周或日),前提是符合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保障 :即使工资按日或周支付,也必须满足最低工资标准的要求。 2. 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 加班工资

2025-05-15 资格考试

劳动法最迟多久发工资

​​根据中国劳动法及相关规定,工资最迟发放时间因地区而异,但核心原则是“至少每月支付一次”。部分地区如深圳明确要求次月7日前发放,特殊情况下经协商可延至22日;多数省份则允许企业自主约定日期,但需严格遵守“最长不超过30天”的底线​ ​。 ​​全国性规定​ ​: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明确工资必须按约定日期支付,至少每月一次。若遇节假日需提前发放,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更短周期支付。

2025-05-15 资格考试

老板乱扣员工工资算违法吗

​​老板乱扣员工工资属于违法行为​ ​。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工资是劳动者提供劳动应得的报酬,用人单位无权随意克扣或罚款。​​关键点包括​ ​:扣工资需有合法依据(如劳动合同约定或法定情形)、扣除比例不得超过月工资20%、剩余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标准,否则员工可投诉或申请仲裁**。 ​​常见违法扣工资情形​ ​:迟到扣全天工资、未完成业绩扣底薪、强迫捐款、孕期产检扣薪等均属违法。例如

2025-05-15 资格考试

克扣员工工资多少算违法

​​克扣员工工资的违法行为认定标准明确:无论金额大小,只要无正当理由克扣即属违法,但若克扣比例超过应得工资20%、导致实发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80%,或拖欠超过1个月,则构成严重违法并需加付赔偿金。​ ​ ​​核心违法情形​ ​: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如未协商或违反合同)克扣工资即违法,例如迟到扣款超过合理比例、强制以实物抵薪等。根据地区细则

2025-05-15 资格考试

随意克扣员工工资违法吗

‌随意克扣员工工资是违法行为 ‌。根据中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不得以任何理由非法扣除工资 ‌。若存在拖欠、克扣等行为,劳动者可依法**,甚至主张赔偿。 分点解析 ‌法律明确禁止克扣工资 ‌ 工资是劳动者提供劳动的对价,用人单位不得单方面降低或扣除(法定代扣情形除外,如社保、个税等)。 即使员工存在过失(如迟到、业绩未达标)

2025-05-15 资格考试

10种扣工资行为违法

10种扣工资行为违法 在劳动法的框架下,用人单位不能随意扣除员工工资。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单位可能会以各种理由克扣工资,这不仅违反了劳动法,也损害了员工的合法权益。以下是10种常见的违法扣工资行为: 缺勤扣全勤奖 :如果员工因生病、休假等正当理由缺勤,单位不能因此扣除其全勤奖。全勤奖的设立应基于员工的出勤情况,而不是缺勤原因。 绩效考核不合格扣工资 :绩效考核是评估员工工作表现的一种方式

2025-05-15 资格考试

劳动法随意扣员工工资怎么处理

​​用人单位随意克扣工资属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依法**!​ ​根据《劳动法 》规定,工资必须按时足额支付,​​无合法理由扣薪、罚款、降薪均无效​ ​,劳动者可通过协商、投诉、仲裁或诉讼等途径追讨欠薪,甚至主张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 ​​分点论述:​ ​ ​​法律明确禁止随意扣薪​ ​ 扣工资需有法定或约定依据(如劳动合同明确约定的绩效条款),且扣除部分不得超过月工资20%。​​常见违法扣薪行为​

2025-05-15 资格考试

劳动法单位扣钱合法吗

劳动法明确规定,单位不得随意扣减劳动者工资,只有在特定合法情形下才能扣除工资,且需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和比例。 合法扣工资的情形 迟到早退罚款 :单位可对迟到早退等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进行合理罚款,但罚款金额不得超过劳动者日薪的合理比例。 造成经济损失 :因劳动者失职造成单位经济损失的,单位可扣除部分工资,但扣除金额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且扣除后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事假扣除

2025-05-15 资格考试

上班扣工资合法吗

​​上班扣工资是否合法取决于具体情形:合法扣薪需符合劳动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且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而随意克扣、罚款式扣除或道德性扣薪均属违法。​ ​ ​​合法扣工资的情形​ ​ ​​法定代扣​ ​:如代缴个人所得税、社保费用,或法院判决的抚养费、赡养费。 ​​经济损失赔偿​ ​:因员工过失造成公司损失,可按合同约定扣薪,但每月不得超过工资的20%,且剩余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025-05-15 资格考试

劳动法不发工资赔偿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需承担法律责任,劳动者可主张补发工资+经济补偿金(25%~100%额外赔偿)​ ​。具体赔偿标准与**步骤如下: ​​赔偿金计算标准​ ​ ​​经济补偿金​ ​:拖欠超过1个月需支付25%补偿金;超过3个月可追加1倍赔偿(工资+补偿金总和);超过6个月可追加2~5倍赔偿。若被迫解除劳动合同,还可按工作年限索赔(N倍月工资)。 ​​加付赔偿金​ ​

2025-05-15 资格考试

劳动法规定干一天班发工资吗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但并未明确规定每日工作即需支付工资。劳动法并不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为干一天班支付工资 。 具体分析: 工资支付周期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工资支付周期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但至少每月支付一次。 特殊情况 :部分地方性法规对非全日制用工有所细化,如《浙江省企业工资支付管理办法》规定,非全日制用工的工资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5日。 实际操作

2025-05-15 资格考试

劳动法规定不能压工资吗

​​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包括“压工资”行为均属违法​ ​。根据《劳动法 》第五十条,工资应按月足额支付,且扣除工资仅限于法定情形(如代缴税费、法院判决等),且扣除比例不得超过当月工资的20%。若企业违规,劳动者可投诉、仲裁或起诉**。 分点论述: ​​工资支付的法定要求​ ​:工资必须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遇节假日需提前发放。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约定周期支付

2025-05-15 资格考试

劳动法3个月不发工资

​​用人单位3个月不发工资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有权通过协商、投诉、仲裁或诉讼等途径**,且用人单位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 ​​法律明确规定工资必须按月支付​ ​ 根据《劳动法 》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工资应以货币形式按月足额发放,超过30天未支付即构成拖欠。3个月不发工资已严重违反法律规定,劳动者可依法追究责任。 ​​**途径多样且有效​ ​ ​​协商​ ​:优先与用人单位沟通

2025-05-15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款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当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且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时,用人单位可以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 1. 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定义 根据相关解读,“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通常指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条件,如法律法规、政策环境

2025-05-15 资格考试

劳动法四十六条赔偿标准

劳动法四十六条赔偿标准 主要涉及经济补偿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条款,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1. 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 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这里强调的是应得工资

2025-05-15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46条最新规定

​​《劳动法 》第46条最新规定明确:用人单位在7类情形下必须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包括违法解除合同、协商解除、裁员等,补偿标准按工作年限计算,最高12个月工资。​ ​ ​​适用范围​ ​:经济补偿适用于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合同、协商解除(用人单位提出)、裁员、合同到期不续签(非劳动者原因)等情形。例如,用人单位未足额支付工资、未缴纳社保时,劳动者可解除合同并获补偿。 ​​补偿标准​ ​

2025-05-15 资格考试

劳动法39条规定给补偿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 》第39条规定,用人单位因劳动者存在严重过错(如试用期不符条件、严重违纪等)解除劳动合通常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但若用人单位举证不足或解除程序违法,则需支付双倍赔偿金。​ ​ ​​无需补偿的法定情形​ ​:当劳动者存在试用期不达标、严重违反规章制度、营私舞弊造成重大损害、双重劳动关系影响工作、欺诈导致合同无效或被追究刑事责任等过错时,用人单位可合法解除合同且不支付补偿。

2025-05-15 资格考试

劳动法46条赔偿内容细则

​​《劳动合同法 》第46条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的7类情形,核心包括:协商解除、单位过错解除、无过失性裁员等,补偿标准按工作年限计算(满1年1个月工资),高收入者不超过社平工资3倍且年限封顶12年。​ ​ ​​支付情形​ ​:①劳动者因单位未提供劳动保护、拖欠工资、未缴社保等主动解除合同;②单位提出协商解除;③员工医疗期满/不胜任工作/客观情况变化被解雇;④经济性裁员

2025-05-15 资格考试

劳动法46条最新规定全文

​​《劳动法 》第46条最新规定明确:工资分配需遵循按劳分配与同工同酬原则,并列举了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的7类情形,补偿标准按工作年限计算(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超6个月按1年计)。​ ​ ​​工资分配核心原则​ ​:用人单位必须按劳动量分配工资,确保同岗位同报酬,且工资水平应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国家保留对工资总量的宏观调控权,但企业可依法自主确定分配方式。 ​​经济补偿适用情形​ ​

2025-05-15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