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克扣员工工资是违法行为。根据中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不得以任何理由非法扣除工资。若存在拖欠、克扣等行为,劳动者可依法**,甚至主张赔偿。
分点解析
-
法律明确禁止克扣工资
- 工资是劳动者提供劳动的对价,用人单位不得单方面降低或扣除(法定代扣情形除外,如社保、个税等)。
- 即使员工存在过失(如迟到、业绩未达标),也需按合法规章制度处理,不能直接扣减工资。
-
合法扣减工资的例外情形
- 代扣代缴:社保、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法定项目。
- 赔偿损失:因员工故意或重大过失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但每月扣款不得超过工资的20%。
-
**途径
- 协商:优先与用人单位沟通补发工资。
- 投诉: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举报,要求责令支付。
- 仲裁:申请劳动仲裁,主张工资差额及拖欠赔偿(可索要应付金额的50%~100%作为补偿)。
总结提示
劳动者应保留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证据,遇克扣行为需及时行动,避免超过1年仲裁时效。用人单位若违法扣薪,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